苏红梅
主任医师
4.7
中西医结合科唐子惠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3.8
中医科严世芸
主任医师 教授
3.7
中医科陈越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中医科程勇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中医消化科蔡淦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中医科魏铁力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科陈熠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唐国顺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徐华元
主任医师
3.2
张如青
主任医师 教授
3.2
中医科张再良
主任医师 教授
3.2
中医科张云鹏
主任医师 教授
3.2
中医科段晏明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韩吉
主任医师
3.2
中医科杨爱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1
中医科沈秀兰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王瑞春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贯剑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科杨柏灿
教授
3.1
陈百平
主任医师 教授
2.9
中医科施明
主任医师
2.9
中医科陈明华
副主任医师
2.9
中医科顾妙珍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蔡丽乔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董其圣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杨杏林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章日初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招萼华
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卞嵩京
副主任医师
2.8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施红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余恒先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郑雪君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周家珩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周琴花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周晴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肖芸
副主任医师
2.8
中医科李蕙芸
主治医师
2.8
中医科苏丽娜
主治医师
2.8
徐立思
主治医师
2.8
中医科陈玲娣
2.7
中医科肖子燧
2.7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持续“走热”,病人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手术、激素和中医治疗等。必须指出的是,此类疾病多为良性,恶变比率为0.13%-1.39%,患者切不可因心急而匆忙手术,而应根据不同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治疗子宫肌瘤这种病,在我多年的从医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以不手术的创新中医“百通疗法”为主要治疗方式,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给药方式,让药效发挥的更佳,取得了满意效果。 病例举隅 吴女士,38岁,发现子宫多发性肌瘤8个月。2015年2月上节育环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未曾治疗。10月20日B超复查:子宫多发性肌瘤,大小分别约43*44mm,37*33mm。 月经史:月经初潮15岁,在15-36岁期间,月经周期37天,经期7天,量中;在36-38岁期间,月经周期37天,经期7天,量多(考虑与患者子宫多发性肌瘤有很大关系,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贫血等问题)。 末次月经:9月25日,经行6天,量多如冲,挟有血块,腰酸,左下腹胀痛,舌淡暗苔薄,脉弦细。 处方: 1) 百通疗法肌瘤方辨证加减:水煎服。 2) 百通丹鳖胶囊。 复诊:11月3日 10月20日月经来潮,量多,经行6天,无腹痛,腰酸好转,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 1) 10月20日方辨证加减:水煎服。 2) 百通丹鳖胶囊。 三诊:11月17日 11月15日月经来潮,无腹痛,量较前减,略感腰酸,苔薄白脉弦。 处方: 1)10月20日方辨证加减:水煎服。 2) 百通丹鳖胶囊。 诊治结果:再经原法调治3月余,该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腰酸逐渐减轻,2016年3月9日经来,量中,无血块,无腰酸腹痛。 3月16日B超复查,子宫多发性肌瘤只有一枚,且已缩小至9*8mm。嘱其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病例点评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临床常见,该患者因为子宫肌瘤,已经引起月经量明显增多,有血块,腰酸。组方以百通方组-子宫肌瘤方辨证加减,方中杜仲、生地、炙鳖甲、木馒头等益肾,夏枯草、象贝母、玄参、炙鳖甲软坚散结,当归、地鳖虫、石见穿、木馒头、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治疗约5月,经量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一个消掉,另一个缩小至9*8mm。效果显著! 百通疗法不仅充分运用辨病与辨证结合、个性与共性相参、整体调节的中医治病理念,从而避免了激素类药物在使用中只见肌瘤,不见人,女性内分泌系统被打乱的弊端,还防止了中成药物应用证型单一,疗效欠稳定的尴尬,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个性化治疗的优势,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我提倡“肌瘤与人和平共处”的诊疗理念,建立了泰坤堂诊治肌瘤的七大整体治疗目标,即: 1> 肌瘤增大趋势得以停止; 2> 肌瘤缩小至2cm左右,以至消失; 3> 子宫体缩小到孕6周以下以至恢复正常大小; 4> 主要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出血量正常、月经周期趋于正常; 5> 未见新肌瘤出现; 6> 体质状态得到改善; 7> 卵巢功能:中青年人得到改善;老年根据需要顺时衰退。 另外,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建议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应注重劳逸结合、疏缓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每周应坚持至少4小时的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宜多吃芹菜、西兰花、西红柿、香菇、豆腐、菠菜、黄瓜、冬瓜、海带、水果等;少吃羊肉、虾、蟹、黑鱼等食品;不吃蜂王浆、羊胎素等雌激素成分含量较高的食品,以免促进病灶生长或导致疾病复发。
镇静催眠药物(安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而引起镇静和催眠作用的药品的总称。当今治疗失眠的安眠药有很多,如苯二氮卓类的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和咪唑吡啶类的唑吡坦(思诺思),以及佐匹克隆(忆梦返)等等,尽管上述这些安眠药仍然是当今精神科和非精神科医师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品,但是他们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宿醉、耐受性、依赖性、戒断反应、记忆损害等,这些不良反应会给失眠患者,除了失眠本身之外,带来很大的痛苦,这也是当今临床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所以说安眠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一面,又有诸多不良反应的一面。理想的安眠药应当是:能快速诱导睡眠;不妨碍自然的睡眠结构;能确保足量的高质量睡眠;病人睡醒后感觉精神饱满,没有"延续效应”; 不应当引起药物依赖;停药后也没有其他的停药反应。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真正既安全又有效的理想安眠药。笔者长期从事失眠专科临床医疗研究,具有大量的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失眠患者如何对待安眠药这个问题,认为:1、发生了失眠,尤其是初次失眠,安眠药不宜作为首选药物;2、安眠药确有镇静催眠作用,短时服用可以帮助睡眠,长期依赖利少弊多;3、服用安眠药应掌握短时期、小剂量、停停服服和几种安眠药交替使用的原则。(待续)( 施明 著名中医失眠专家 主任医师)
在我国,针灸治疗失眠犹如针灸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历史悠久。如今临床针灸医师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体针、耳穴贴压、电针、灸法、皮肤针叩刺、腕踝针等,其取穴思路大致有循经取穴(根据经脉的循行部位与脏腑的联系来取穴和根据经脉的循行部位与脑的联系来取穴)、根据现代解剖生理知识来局部取穴和根据老中医经验来取穴等。此外,在治疗方法上同时应用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普遍,如体、耳针合用,针、灸合用,针、药合用,耳穴配合药物,体针结合推拿等等。对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时间,少数医师认为,选择下午或临睡前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失眠患者的睡眠深度的改善较明显,大多数医师都认为,耳针在临睡前加强刺激,效果较好。虽然临床报道针灸治疗失眠不少,但从临床科研角度来看,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待续)( 施明 著名中医失眠专家 主任医师)
总访问量 6,291,74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627位
科普文章 7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