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这位厌学的孩子可惜了
一个厌学初中生就诊经历:12号我同事建议心理治疗,拒绝了;14号专家门诊再次建议预约心理治疗,没去;23号我再次建议,没预约,在我另一个同事那里开了抗抑郁药舍曲林。孩子到现在已经一个月没上学了,有自残现象,今天我建议去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了。唉,这家长原来的建议始终不愿意采纳,今天采纳了,带孩子去精神专科医院去就诊了,代价大了。类似这样的案例,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人生的路口,就像做选择题一样,阅卷人想让选的答案,可惜她都认真的规避了。我以前看纪录片,特别是动物世界,看到弱肉强食的情况特别不理解,我们能拍下来,为什么不帮它们?!后来我才理解了纪录片的内涵,只做忠实的记录,不干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角的一角。我想对于这样一类病人我们只能从纪录片导演的视角去看,尊重他们所选择的任何一条路,从上帝的视角去审视他们,不论如何都在上帝的怀抱。——《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30日 104 0 0 -
吃药遇到复学压力,效果是不是不明显?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 45 0 3 -
我对学写文章的回忆
一。不怕考数学,就怕考语文1.不怕考数学:从小学到高中,临到考试,从不恐惧数学,因为数学老师交给你的算法、定律,就这么几招,招数少,而变着花样用招的习题多,通过习题,既实践了怎样用招,又强化了这几招的记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招数就像是看过的电视故事片一样,虽不能倒背,但一提就能记起,再做题又能熟悉。如果说,学数学是将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那复习数学就是将熟饭在微波炉里再加热一遍的过程。所以,复习数学是不惶恐的。2.就怕考语文:这考语文就不一样了,组词、造句、成语解释、短文填充,也都还不怕,只要学过,老师领着复习时多少也重新加热过,总是有印象的,即使出错,机率也低,扣分也扣得起。最怕的就是问答题了,因为问答题不是你读懂了,就凭你脑中的知识对答切题就行了,而是出题的老师肚子里有一套标准答案,你要回答3个还是5个知识点,才能拿满分,你的回答踩到一个知识点,就给一点分,没踩到的,写再多也没用。你不知道你回答得全不全,心里一点没底,只有老师复习时,在黑板上写好该问答题的答案,学生全盘抄下,比如,抄九个问答题的答案,明确告诉学生,考其中三个,我们也不敢押宝,只有老老实实地背熟这9个问答题答案,才能考过关。所以语文复习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二。问答题是写科普文章的基础1.问答题的及格线:现在才知道,不教学生从哪些方面答问答题,而是直接记现成答案,是“授人以鱼,不是授人以渔”。即使学生再学十年,也不会自己答问答题。实际上,只要对方能听懂问题,针对问题切题回答,至于答的周不周全,那是思考问题周不周全的问题,可以慢慢积累和训练,至少不会再有对问答题的恐惧感了。有没有人答不切题呢?有。有时在图文问诊时,你问你问的,他病家答他的,两者不同频,不相干,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问答链,这样,问答题就不及格了。2.问答题的功能:一个小问答题,就是对一个片段(事件、原理)的特写。例如,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答:去甲肾上腺素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氯丙嗪阻断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刚刚站立时,血压打不入脑,脑一时缺血缺氧,导致晕倒”。3.问答题是文章的基本单元:能自编自答问答题了。这时写文章先写提纲,才有意义,因为每个提纲就是一个问答题的标题。记得在小学4年级时,我们不知道写作文如何入手。老师告诉我们,要先列一个提纲,心中知道要写什么,按这个提纲写,就好写了。我们可以煞有介事地列出提纲,但还是写不出来,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下,尚不会自编自答问答题,所以自己列出提纲,也不会展开。几个前后相连的小问答题,就组成了一篇小文章,例如,“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是怎么回事?”这篇短文,你要回答几个小问答题:1.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表现是什么?2.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3.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应怎样治疗?4.问答题是将知识团块的打包:当初,我们见到同行的科普小文章,是怀着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觉得写这种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另一方面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写。两方各有各的道理:“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素材现成,有标准答案,只是作者重新打包整理,搬运过来,只是一个搬运工;“不知道该怎么写”,是心里知道内容,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头说起,按什么顺序说。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自编自答问答题,将知识团块一一打包,也就无法有效搬运这些知识了。三。科技综述是没有问号问答题的组合如果说,写科普文章是对成熟的知识的打包搬运;那写科技综述就是对新知识的打包搬运。而新知识不像是成熟知识,能从教科书中轻易找到完整的叙述,而是要到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中慢慢去找。写科技综述的程序有:1.寻找素材:通过在相关网站上输入主题词,搜索相关专业外文文献,索取相关专业外文文献。2.积累素材:将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一一翻译过来。3.提炼:将翻译过来的初稿进行提炼,就是删去不符合新知识团块的内容,包括(1)教科书中已经说清楚的内容(成熟知识),(2)不联系实际的新内容,(3)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新内容,(4)翻译的似懂非懂的新内容,留下不曾听过的、比较实用的、成体系且能自圆其说的、内容清晰的新内容,将之集结成几个小问答题。不过,问答题的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小标题,问答题的答也没有“答:”,只有对应陈述句小标题的内容陈述。一个陈述句小标题+陈述内容构成一个自然段。4.分类:等积累到24-30个这样的自然段时,开始对小标题进行分类,同一类的小标题再编一个上一级标题。一篇综述中大约有4-6个这样的上一级标题。对个别无法分类的段落,删除。5.陈述句小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统领下,对多个陈述句小标题(携带其段落)(通常为4-6个),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用“1,2,3,4”列出。6.上一级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之间,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专业习惯)进行排序,用“一、二、三、四”排出。7.放弃:等这个新知识整块已有序表达后,再加写综述的首段,表示因为什么需求,什么价值,所以要写这篇综述,综述的首段就像是造船厂为新船下水时所铺设的轨道一样,只是引船入水,没有别的用途。越花哨就越不成熟。
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 137 0 3 -
孩子有心理问题,但拒绝就医该怎么办?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30日 22 0 1 -
给厌学孩子父母的温馨指南
如果你家有个孩子突然出现厌学或拒绝上学的情况,请别担心,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这些孩子可能还会有些其他表现,比如心情低落或烦躁、沉迷游戏、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容易生气、生活作息颠倒、一去学校就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等等。下面这些建议,可能不是每条都适合你家的情况,但如果有那么一两条能引起你的共鸣,也许就能帮你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1.首先,这不是你家的特例。现在竞争压力大,不少家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那里看看,会发现不少家庭都在寻求帮助。知道这点后,或许你会稍微放心一些。2.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不愿意上学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就像老话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们其实比我们还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他们不去上学,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难题。这时候,再重复学习有多重要的讲道理,或者不断催促、威胁孩子,往往帮不上忙。而且,要有耐心,因为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3.冷静下来,找出问题的根源很重要,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直接告诉一个不自信的孩子“你要自信一点!”,可能只会让他们感觉更不被理解,反而更不自信。我们需要更细致、更有策略的方法。4.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家里环境不和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担心父母的情绪、家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等。学校里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被欺负、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好、自信心受挫、对未来感到迷茫等。5.大部分情况下,解决问题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包括父母和其他重要家庭成员,有时候,这些不上学的孩子被称为“索引病人”,意思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系统的问题,孩子不上学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因此,针对不上学的孩子,医院大部分时候会安排家庭心理治疗。6.有些孩子可能需要用点药来帮忙,比如他们已经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或失眠,或者有自伤行为、自杀的念头,或者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这时候只做心理辅导可能不够,需要用药。如出现以上情况父母需带孩子及时就诊,并注意孩子安全。7.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别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表达你的理解和接纳,安抚孩子的情绪,用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负面的方式,比如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或讽刺。8.不得不说,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个挑战。很多父母自己都慌了,但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没信心。父母需要稳定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如果父母自己也很郁闷,可能需要先调整自己,比如锻炼、找朋友聊天、逛街、享受美食,甚至寻求医生的帮助。只有父母内心有力量了,才会带着孩子好起来。9.最后,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孩子不上学的困境其实是个“礼物”。因为这样,家庭才会开始认真思考问题的原因,尝试做出改变,长远来看,这可以预防更严重的问题发生。比如,父亲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可能会更关注自己的需求,父母可能会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或者开始建设更健康的婚姻关系,最终帮助孩子解决上学的困境。结语: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孩子厌学情况不能短期得到解决,建议及时就诊。~~~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康传媛,2018年4月26日首发于“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微信公众号(题目:致不上学孩子的父母),经修改后再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康传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1日 254 0 3 -
怎样对付有力气上学而不想上的患者
案例:一位22岁双相1型障碍女性,上大学,每天一上学就跟陪读的妈妈说,“不想在学校待了,在课堂上要写作业,要交作业,不想写,比较烦,再要她上学。她就割腕自杀”。妈妈就假意同意不上,然后暗自让老师打电话来,请她去上课,并联系医生,调整药物。结果患者去上课了,上课偶尔能抄些作业了,抄完还感觉挺有成就感的。讨论:如果患者根本起不来床,洗漱都困难。则除了加强药物治疗,什么心理治疗都没有用。只有患者情绪上不想上,又理智上又知道不上就没出路,用药物帮一把,老师拉一把,才勉强去学校了。所以,这种方法的成功是或然性的,不是必然性的,也就是说,别人或别的时间未必能复制成功。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23日 280 0 2 -
厌学情绪的四个阶段
路聚保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9日 84 0 1 -
孩子躺平的五阶段
在家躺平的孩子,要经过5个阶段,才会有力量站起来,走出自己要走的路。爸爸妈妈越想改变孩子,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原创素简画心素简画心 关注家庭青少年有几年了,带领的一个智慧父母成长小组,目前有85位群友,其中半数孩子存在或长或短的请假,不去上学,在家躺平等等状态,有些孩子去了几天又不去了,家长最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 观察下来,孩子从不爱学到休学在家躺平再到复学,一般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1阶段休学前兆期 孩子表现:各种学习困难,比如写作业拖延、学习成绩下降、害怕参加考试、请假次数增多等等,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头痛、肚子痛、发烧等躯体症状,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很爱哭或容易发脾气,特别暴躁,不刷牙,不洗澡,不爱出门,昼夜颠倒,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有的还搞出自残的桥段。 父母的表现:一个懵,两个不理解,三个不愿面对,四个拼命解读。这个阶段,父母会拼命地想去分析孩子、解读孩子、拯救孩子——孩子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想上学了? 特点:这个阶段,孩子很难受,但是又说不出,想去学校,又没力量,留在家里压力巨大,感觉自己很边缘;父母茫然失措,病急乱投医,急于推孩子上学;通过断网、断手机让孩子难受,迫使他上学;或者通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拉他上学……甚至想把孩子送去特殊学校。这些行为会加大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情感裂痕。 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决定权在父母手中。父母越想改变孩子,这个过程就会越漫长。 第2阶段休学期 孩子表现:随着孩子对抗越来越激烈,躯体症状越来越明显,出现自残甚至想死的念头。父母不得不接受孩子休学,孩子终于可以在家躺平。这些孩子害怕出去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学,所以他们害怕白天,黑夜给他们莫名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白天睡觉,晚上会像老鼠一样的出来活动,黑夜是保护他们的,严重的孩子窗帘都不拉开,完全丧失自我管理能力和概念,每天能活着喘气打游戏就觉得OK了。 父母表现:精疲力尽,发现各种推拉都行不通,被迫接受孩子休学的现实,为了避免更激烈的矛盾,父母暂时压抑住想要改变孩子的想法。父母y表面上接纳,实际上是隐忍、难受、小心翼翼的。接纳是缓兵之计,背后目的还是想让孩子上学。父母开始退而求其次,不要求上学,要求孩子身体健康——少玩手机、规律生活、出门运动等。 特点:表面上的剧烈冲突是没有了,但情感连接依然是中断的。这时不提上学母慈子孝,一提上学鸡飞狗跳。上学成了父母的心病,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父母只要提要求,就可能引起孩子再次暴发。 青春期孩子,就是要做自己!有力量的和父母对着干,你越不让我干啥,我就越要干啥,打砸吼往外跑;没有力量的就会自罪自责,一刀刀划向自己。 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这个阶段很折磨人也往往会很长。孩子闭门不出天天玩手机,以此隔绝父母焦虑,也缓解自己焦虑。父母在无条件的爱和强制推进之间摇摆不定,生怕做错决定耽误孩子终身,内心备受煎熬,焦虑值急剧增加。孩子,似乎一动不动。 第3阶段:没事找事期 孩子表现:开始想去上学,但力量不够,有心无力,去两天就退回来,上学像是在上刑。孩子很痛苦,想到做不到,心理内耗加剧,焦虑值飙升,自我价值感暴跌。 父母表现:父母意识到,假接纳不能解决问题,父母被迫放手,隐忍、情感隔离、自我安慰,有时又想控制孩子。父母一听说孩子要上学,欣喜若狂,鼓励孩子;孩子退回之后又备受煎熬。 特点:孩子依然会跟父母对抗;父母内核不够稳定,依然会受外界影响,会怀疑自己,我真的接纳就可以了吗?孩子会不会躺平啃老一辈子?这样会不会惯坏孩子,让他们因病获益?父母和孩子都在期待和现实之间失重踏空。 第4阶段:潮汐期 孩子表现:随着无数次上学—退回—上学—退回……孩子自我价值下降,他们会经历无数次心理暴击。如果能够按照我的建议干预,可能孩子会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研究点自己有兴趣的事,比如花草、猫狗、手工、画画、乐器或者试着做点家务等等,也开始参加医学聚会,见见同学朋友。 父母表现:父母也经历了无数次期待—落空—期待—落空……的过程,无数次暴击着父母,让父母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反复被虐,期待值越放越平,越降越低,直到低到尘埃里——我只要他活着,别无所求,如此反复多次。 特点: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允许,不再自罪自责,他开始获得安全感,像蜗牛一样,慢慢从壳里爬出来,开始在外面活动;父母终于臣服——上学是孩子的事,他有他的命运,我接纳他、允许他。 第5阶段:回归期 孩子表现:孩子接受到来自父母的能量,真正松弛下来,相信自己是被无条件爱着的,他的任何状态父母都是接纳的。孩子开始拿回属于他的内在力量,也拿回自己的人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表现:父母真正接纳孩子,回到爱的初始状态——我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他上学或是不上,都是他的事,我尊重他的选择。我对他的爱,不因上学多一分,也不因不上学而少一分。 特点:这时孩子提出我要去上学,或者做其他事,父母内心是平静的,坚定的、平和的、喜悦的,这份力量,也成为孩子的底气。 总结一下,爸爸妈妈要慢一点,真正地看见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的独特性,并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他自己的生命。父母完成了和孩子之间的课题分离,双方就都呈现出独立自由的状态。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号2024年04月16日 248 0 3 -
学习困难、没有朋友,孩子是怎么了?
陈青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22日 23 0 0 -
孩子除了有时闹心易怒外,一切正常,就是高三压力大不去上学,有心理问题吗
张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22日 18 0 0
相关科普号
姜文娟医生的科普号
姜文娟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科
2243粉丝3.1万阅读
叶萌医生的科普号
叶萌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科
3606粉丝38.9万阅读
陈群医生的科普号
陈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
2438粉丝33.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郝贵峰 副主任医师临沂市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焦虑症 58票
抑郁症 40票
学生心理问题 15票
擅长:1.各年龄段抑郁、失眠、头痛、焦虑、强迫、躁郁、躁狂、抽动、多动、智力差、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或疑病、精神分裂和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问题等心理或精神障碍的诊治;2.心理测评,心理救援,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等;3.社会公益活动和专科讲座等。 -
推荐热度4.9王健 主任医师广安门医院 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
失眠 68票
抑郁症 41票
焦虑症 41票
擅长:青少年心理问题、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擅于运用中药、西药、心理整合医学模式治疗精神心理疾病。 -
推荐热度4.7丘春柳 主任医师汕大附一院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21票
焦虑症 21票
抑郁症 13票
擅长:资深心理专家 专职心理咨询与治疗 精准诊疗青少年学生及成人心理疾病/问题:情绪行为障碍 厌学 考试焦虑 社交恐惧症 适应不良 失眠 抑郁 焦虑 疑病 强迫障碍及其它心理障碍;情感婚姻家庭亲子人际关系问题;其它如病因未明慢性疲劳 疼痛等、反复求医 无明确病因的躯体不适(头晕 头痛 耳鸣 胸闷 气促 心悸 心慌 麻木 乏力 厌食消瘦 贪食 肥胖 恶心 呕吐 嗳气 呃逆 胃肠不适 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 腹痛 腹胀 慢性腹泻 便秘 尿频 多汗 怕冷怕风等)、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综合治疗(心理治疗、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