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患上1型糖尿病?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患上1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更广为人知的是1型糖尿病(T1DM)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胰腺停止产生胰岛素的疾病。胰岛素很重要,因为它是调节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一种激素,并帮助将葡萄糖转移到细胞中以提供能量。如果机体不能产生胰岛素,意味着葡萄糖会停留在血液中,使血糖水平明显升高。T1DM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发生于30岁以下,是最常见的儿童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通常起病迅速,尽早诊断很重要,因为其会随时间推移而恶化,并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如肾功能衰竭、昏迷、甚至死亡。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任卫东一、发现早期症状或表现01记录孩子的口渴情况T1DM的所有症状都是体内葡萄糖水平过高所致,而机体在努力使之平衡。烦渴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极度口渴是机体试图将血液中葡萄糖全部排出的结果,因为它不能发挥作用(没有胰岛素将其送入细胞)。孩子可能会一直感到口渴,或者可能会喝大量水,远远超过其正常的日常液体摄入量。根据标准指南,儿童每天应该喝5~8杯液体,幼儿(5~8岁)喝的少一些(大约5杯),大一些的儿童喝的多一些(8杯)。然而,这些都是理想指南,只有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实际摄入多少液体。因此,对口渴加重的评估是相对于孩子日常的摄入量。如果他们通常晚餐时只喝3杯水和1杯牛奶,但现在经常要水和其他饮料,且比平时每天3~4杯喝得多,可能就要担心了。孩子可能会感到口渴,即使喝了很多水也不能解渴,甚至还可能出现脱水表现。02注意孩子是否比正常情况下小便更频繁排尿频率增加,也称为多尿,是机体试图通过排尿过滤掉葡萄糖。当然,这也是口渴加重的结果。当孩子喝更多水,机体会产生更多尿液,导致排尿频率明显增加。在夜间要特别警惕,检查孩子在半夜排尿是否比平时多。没有儿童每天排尿的平均次数,这取决于其食物和水的摄入量。所以,某种排尿次数对一个孩子来说正常,对另一个孩子可能不正常。但是,可以比较孩子目前排尿频率相对于过去频率是否有变化。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天上7次厕所,但现在一天上12次,这是值得关注的。这也是为什么夜间是观察和留意排尿情况的好时机。如果孩子以往从未在半夜上厕所,但现在每晚要起来2次、3次或4次,应带其去看医生。还要观察孩子因排尿过多而脱水的表现,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嘴唇干燥、皮肤失去弹性(试着把手背皮肤向上提起,形成一个帐篷形状,松手后如果没有立即恢复,则为脱水迹象)。如果孩子又开始尿床,也应该密切关注。如果孩子已经接受过如厕训练,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尿过床,这一点尤其重要。03注意任何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青少年糖尿病通常会导致体重下降,因为代谢紊乱与血糖水平升高有关。通常体重下降很快,尽管有时也会逐渐下降。由于青少年糖尿病,孩子可能体重正在下降,甚至可能显得瘦弱或骨瘦如柴。值得注意的是,T1DM导致的体重下降也常伴随肌肉减少。一般来说,非刻意体重下降总是需要咨询医疗专业人士。04注意孩子是否突然感到饥饿由T1DM引起的肌肉和脂肪的分解以及热量的丢失,会进一步导致能量丢失,进而增加饥饿感。因此,这里出现一个矛盾现象——虽然孩子表现出明显的食欲增加,但其体重可能正在下降。当机体试图从血液中获取细胞所需的葡萄糖时,就会出现多食或极度饥饿。孩子的机体需要更多食物来获取葡萄糖作为能量,但这行不通,因为没有胰岛素,不论吃什么,食物中的葡萄糖都会留在血液中而不会进入细胞。没有医学或科学基准来评估孩子的饥饿程度。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吃得多。而且,当孩子经历快速生长时,往往也更容易饥饿。最好的办法是用孩子之前的表现来衡量现在的表现,以评估其是否看起来比平时更容易饥饿。例如,如果孩子通常一日三餐,但几周以来吃了盘中所有东西,甚至要求吃更多,这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如果还伴随口渴和上厕所增多,这就不太可能只是快速生长的表现。05注意孩子是否突然总是显得疲乏产生能量所需的葡萄糖以及热量的丢失,以及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通常会导致孩子疲乏以及对平时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不感兴趣。有时孩子也会因为疲乏而变得易怒和情绪不稳定。与其他症状一样,需要根据孩子的正常睡眠模式来评估现在的睡眠模式。如果平时每晚睡7个小时,但现在睡10个小时,睡一整晚后仍抱怨疲乏或表现出困倦、迟钝、昏睡的迹象,就应该注意了。这可能是一种信号,表明他们不只是在经历快速生长或一段时间的疲乏,而可能是糖尿病在作祟。06注意孩子是否抱怨视力模糊高血糖会改变晶状体的含水量,使晶状体膨胀,导致视力模糊。如果孩子抱怨视力模糊,但反复在眼科就诊也没效果,请咨询医生,以便排除T1DM。视力模糊通常会随着血糖水平稳定而消失。二、留意晚期或伴随症状01注意反复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这是酵母细胞大量生长的理想环境,通常会导致真菌感染。因此,孩子可能会发生反复皮肤真菌感染。注意孩子的生殖器部位是否发痒。女孩可能会有反复的阴道酵母菌感染,表现为生殖器瘙痒和不适,有轻微的白色到黄色恶臭的分泌物。另一种真菌感染可能是由青少年糖尿病免疫缺陷特征引起的,即足癣,它会导致足趾和足底的皮肤白斑和脱皮。男孩,尤其是未割包皮者,也可能在阴茎尖端附近出现真菌/酵母菌感染。02留意任何复发的皮肤感染由于糖尿病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故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会受到糖尿病的影响。血液中葡萄糖增加还会导致细菌生长,可能导致频繁皮肤细菌感染,如疖或脓肿、红肿和溃疡。复发性皮肤感染的另一表现是伤口愈合缓慢。即使是很小的割伤、划伤或小创伤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愈合。所以,请留意任何不如往常一样自愈的伤口。03小心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皮肤中的色素——黑色素水平下降。黑色素是赋予人类头发、皮肤和眼睛颜色的色素。随着T1DM发生,机体会产生破坏黑色素的自身抗体,导致皮肤出现白斑。虽然它发生在T1DM后期且并不常见,但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白斑,最好排除糖尿病。04注意呕吐或呼吸急促这些症状可以伴随糖尿病的进展而发生。如果发现孩子呕吐或过度深呼吸,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应立即带其去医院治疗。这些症状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表现,可能导致潜在的致死性昏迷。症状出现得很快,有时在24小时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命。三、就医01知道何时咨询医生许多情况下,T1DM于儿童因糖尿病昏迷或DKA入院时在急诊室被首次诊断。虽然可以通过输液和胰岛素治疗,但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糖尿病,最好立即咨询医生,避免这一切发生,并带孩子去做检查。需要立即就医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高烧、胃痛、呼吸有水果味(可能你能闻到,但孩子自己闻不到)。02去看医生做检查如果你怀疑孩子可能患有T1DM,请立即进行评估。为了诊断糖尿病,医生会要求做一次血液检测,以评估孩子血液中有多少葡萄糖。有两种可能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随机或空腹血糖。HbA1c检测:通过检测葡萄糖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来提供孩子在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信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携带氧的蛋白质。孩子的血糖水平越高,黏附在血红蛋白上的葡萄糖就越多。两次不同检测HbA1c水平均6.5%表明患有糖尿病。该检测是糖尿病评估、管理和研究的标准检测方法。血糖检测:这项检测会随机抽取血液样本。不管孩子是否刚吃过东西,随机血糖水平200 mg/dl都可能表明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在伴有其他症状的情况下。医生也可能会考虑在要求孩子通宵禁食后进行血液检测。在这项检测中,血糖水平100~125 mg/dl表明有糖尿病前期,两次独立检测中血糖水平126 mg/dl则表明患有糖尿病。医生也可能要求做尿检以确诊T1DM。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存在于尿液中是T1DM的征兆,尿液中有葡萄糖也表明有糖尿病。03接受诊疗方案一旦完成检查,医生将结合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诊断后,孩子将需要接受密切随访,直到血糖稳定下来。医生需要为孩子确定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和适当的剂量。一旦为孩子的T1DM制定了胰岛素治疗计划,家长需每隔几个月为孩子安排检查,重复上述检测,以确保孩子的血糖水平令人满意。孩子还需定期进行足部和眼睛检查,这些通常是糖尿病管理不佳时症状最先出现的部位。虽然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技术和治疗手段已经发展到大多数T1DM儿童一旦知道如何管理糖尿病,就能实现过上幸福和健康生活的愿望。小贴士请记住,T1DM或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由不良饮食或超重引起的。如果有直系亲属(如姐妹、兄弟、父母)患有糖尿病,从5~10岁起,每年至少应带孩子去看一次医生,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糖尿病。由于T1DM的许多症状(嗜睡、口渴、饥饿)与孩子有关,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你怀疑孩子表现出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立即带其去看医生。T1DM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是绝对必要的,以减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脏病、神经损伤、失明、肾脏损伤和死亡。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05日 1731 2 3 -
如何区分1型、2型糖尿病?
刘海霞说内分泌2021年08月04日 1219 1 4 -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什么?有什么表现?该怎么治疗?
1型糖尿病以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儿童发病率是2-5/10万,较西欧和美国低。糖尿病在北方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在4-6岁和10-14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确切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当胰岛素分泌减少至正常的90%以上时即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但婴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很快即可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儿童因为夜尿增多可发生遗尿。年长儿还可出现消瘦、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等体质显著下降症状。约40%糖尿病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这类患儿常因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多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粘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不升,甚至嗜睡,淡漠,昏迷。常被误诊为肺炎、败血症、急腹症或脑膜炎等。少数患儿起病缓慢,以精神呆滞、软弱、体重下降等为主。 儿童1型糖尿病有特殊的自然病程: 1.急性代谢紊乱期: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时间多在1个月以内。约20%患儿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40%为糖尿病酮症,无酸中毒;其余仅为高血糖、糖尿和酮尿。 2.暂时缓解期:约75%的患儿经胰岛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糖下降、尿糖减少或转阴,即进入缓解期。此时胰岛β细胞恢复分泌少量胰岛素,对外源性胰岛素需要量减至0.5U/kg以下,少数患儿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胰岛素。这种暂时缓解期一般持续数周,最长可达半年以上。这只是个暂时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能误认为孩子的糖尿病已治愈。 3.强化期:经过缓解期后,患儿出现血糖增高和尿糖不易控制的现象,胰岛素用量逐渐或突然增多,称为强化期。在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激素增多等变化,增强了对胰岛素的拮抗,因此该期病情不甚稳定,胰岛素用量较大。 4.永久糖尿病期:青春期后,病情逐渐稳定,胰岛素用量比较恒定,称为永久糖尿病。 小儿内分泌科医生根据上述临床症状,结合血糖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治疗] 糖尿病是终身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管理、运动及精神心理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高血糖引起的临床症状;积极预防并及时纠正酮症酸中毒;纠正代谢紊乱,力求病情稳定;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预防并早期诊断并发症(微血管继发损害所造成的肾功能不全、视网膜和心肌等病变等)。 新诊断的患儿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儿一般应住院治疗。病情控制稳定后,可安排出院,门诊长期定期复诊,复查。
陈登念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6月04日 985 0 1 -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哪些?
免疫系统是由组织、器官和细胞组成的网络,其作用在于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然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健康的组织和细胞,受累部位或系统遍布全身。 据统计,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达80余种,常见的也有十来种。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建议,供亲爱的读者们参考。 最常见的8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红斑、鳞屑、瘙痒,伴关节疼痛。据估计,美国超过800万人患有银屑病,银屑病影响全球2%~3%的人口。银屑病分类多样,各有特点,常见诱因包括压力、感染和环境因素。 2、桥本甲状腺炎 也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淋巴性甲状腺肿,是免疫系统攻击产生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其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颈部前部肿胀、体重增加、疲劳、抑郁、关节和肌肉疼痛、怕冷、心率减慢、月经过多或不规则。美国约5%的人口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女性发病率至少是男性的8倍。 3、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也称Graves病,甲状腺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其症状包括:紧张或焦虑、乏力、快速不规则的心跳、手颤抖、血压升高、出汗、怕热、体重减轻、月经不调、甲状腺肿。Graves病发病率约为5‰,女性更常见。 4、炎症性肠病 是一种长期、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其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持续性腹泻、便血、体重减轻、乏力、腹腔疾病。成年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约1.3%。 5、麦胶性肠病 也称乳糜泻,当机体摄入含有面筋类食物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体重减轻、关节痛、典型皮疹、疲劳等症状。面筋是小麦、黑麦、大麦中的一种蛋白质,避免食用这类食物可避免出现乳糜泻。在美国,乳糜泻的发生率高达1/141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患有乳糜泻而长期食用含面筋的食物,如此可能导致肠道受累,无法正常吸收营养素。 6、系统性红斑狼疮 累及皮肤、关节甚至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女性。其常见症状包括:蝶形皮疹、光过敏、肌肉和关节疼痛、疲劳、发热等。全球约500万人受累。 7、类风湿性关节炎 最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其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关节僵硬、体重减轻、乏力、虚弱。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 8、1型糖尿病 耳熟能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绝对减少,从而出现高血糖。一般来说起病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 最常见的5大风险因素: 任何人都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某些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尽管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个体可能携带某种致病基因,但只有在暴露于多种诱因的情况下才会发病。 2、环境因素 阳光、某些化学物质、病毒、细菌感染都会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性别 由于激素因素,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更高,并且高发于育龄期。 4、种族 可能影响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如,1型糖尿病更多见于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更多见于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人。 5、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患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更大。 确诊有难度,这些要知道 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不具有典型的症状, 常与其他疾病症状重叠,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出现关节炎,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症状往往不那么严重。 炎症性肠病与乳糜泻症状相似,不同的是炎症性肠病并不是由食用含面筋类食物引起的。 一般来说,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进行血液学检查,以检测各种免疫相关抗体水平。如,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可以通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辅以诊断。其他检测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试验等。 常用的治疗手段 虽然,目前没有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但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症状,减缓疾病的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具体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缓解症状 多数情况下,规律锻炼、均衡饮食有助于缓解症状。也可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或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用处方药替代。处方药也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乏力、睡眠障碍、皮疹。 2、替代治疗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机体产生某种必需物质的能力。例如,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甲状腺疾病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3、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服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但也要注意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 4、避免触发 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避免触发因素可以缓解症状或缓解疾病进展。如,避免摄入面筋可以预防乳糜泻。 结语 预防或延缓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认识它们开始。知己知彼,方能和谐共处,惟愿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少一些、再少一些。
王彩虹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02日 12210 2 3 -
与糖共舞:写给1型糖尿病的朋友们
亚当·莫里森是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14岁那年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莫里森回忆说,“当时就觉得天塌下来了——这是一种足以粉碎我的NBA梦想的疾病。”后来在医生的鼓励下,他树立了战胜糖尿病的信心,积极治疗,健康生活,多年以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NBA的得分手,并两次获得NBA总冠军奖杯。此外还有很多名人也患有1型糖尿病,比如历史上首位黑人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美国小姐”冠军尼克尔·约翰森,奥运冠军加里·霍尔等,1型糖尿病并没有阻止他们成功的脚步。很多糖友刚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时候,都会感到沮丧和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有一种失控感。但是慢慢地,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绝大多数糖友都能重拾自信和希望,积极配合治疗,规律监测血糖,定期复诊随访,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结婚生子。1型糖尿病患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大多非常差,起病急,血糖高且容易波动,相对比较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医生不可能一直跟在身边,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关键有以下几点:一、规律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啥时起床,啥时睡觉,要形成固定习惯。饮食要有规律,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也要相对固定。二、规律运动。每天的运动要定时、定量。三、定期监测血糖。每周至少要监测一天的血糖,包括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如果早晨空腹血糖比较低或者比较高,要加测夜间两三点钟的血糖,了解夜里是否发生低血糖。四、遵从医嘱。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不遵从医嘱,或随意停药减药发生酮症酸中毒住院抢救,既花钱又遭罪,因此要听医生的话。五、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都会影响血糖,增加血糖波动,因此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学会和糖尿病和睦相处。六、加强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知识改变命运,学习糖尿病的科学知识,有助于远离误区和偏方,避免踩坑。我们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随着科技进步,许多今天的“不可能”,到了明天将成为“可能”,更多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和新技术,将会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福祉,帮助他们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就像莎士比亚所说:“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祝愿每位1型糖尿病朋友健康、快乐!
项守奎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8月01日 3065 0 5 -
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de区别
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de区别原创: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德富、Laura、Lyu(吕平)有些人会混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经常会问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虽然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什么导致了它们,它们影响了谁,以及你应该如何管理它们。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in Young, MODY)。但是这里谈的主要是关于1型1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首先,8%的糖尿病患者患有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约占90%。很多人会混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必须解释的是对一种类型起作用的东西对另一种类型不起作用,原因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双方类型彼此都一样严重。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高血糖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因此,如果罹患有任何一种类型糖尿病,需要采取正确的步骤来管理它。1型和2型之间de差异以下是有关1型1和2型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的指南。1. 发生了神马情况?1型糖尿病:身体攻击自己的胰腺细胞,这意味着它不能制造任何胰岛素。2型糖尿病: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者制造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2. 风险因素1型糖尿病:目前对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身体内的免疫细胞错误地对自己的胰岛细胞发起了攻击(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胰岛炎并破坏了胰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2型糖尿病:有些因素会让人有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如体重和种族。3. 症状1型糖尿病:1型的症状出现得更快。2型糖尿病:2型症状更容易被忽略,因为它们出现得更慢。4. 管理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过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有更多的管理方法。这些包括药物治疗、锻炼和饮食。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使用胰岛素。5.治愈和预防1型糖尿病:目前还没有治愈1型糖尿病的方法,但研究仍在继续。2型糖尿病:2型不能被治愈,但有证据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它是可以预防和缓解的。当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时会出现神马情况?如果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这意味着血液中有太多的葡萄糖。这对两种类型都是相同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患有1型糖尿病,上面已经提到了,这意味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攻击并破坏了制造胰岛素的细胞,所以胰岛不能再制造胰岛素了。TIPS: 1型糖尿病的胰岛炎:左上方A是正常胰岛,在胰岛炎的进展过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和范围会逐渐加重,胰岛被破坏的程度也逐渐加重。刚开始出现胰岛炎时,此时患者血糖还在正常范围,糖尿病的表现不明显,这被称为前驱糖尿病,到后来胰岛炎导致胰岛严重破坏,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我们都需要胰岛素,因为它有助于把葡萄糖从我们的血液带到我们的身体细胞。然后我们用葡萄糖作为能量。如果没有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过高。TIPS: 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以打开细胞膜上葡萄糖的通道,这样血液中的糖(葡萄糖)就可以进入细胞内而被细胞利用。2型糖尿病则不同。如果患有2型糖尿病,要么是身体没有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要么是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就像1型糖尿病一样,这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1型和2型有不同de风险因素吗?现在还不清楚导致1型或2型糖尿病的确切原因,但却知道不同的风险因素。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可能会患上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糖尿病。尽管人们知道这些,但最好记住这些并非一成不变的。1型糖尿病两者之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1型糖尿病不受生活方式或体重的影响。这意味着不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影响罹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40岁以下的人更容易被诊断出患有此病,尤其是儿童。事实上,大多数患有糖尿病的儿童都是1型糖尿病。但是,尽管不太常见,40岁以上的人也可以被诊断出患有此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就不同了。有些情况会让人更危险:家族史种族背景年龄如果超重或肥胖。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健康饮食、积极活动、保持健康体重等可以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那么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对于南亚人,如果超过25岁,会较其他地区同年龄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但是,2型糖尿病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普遍。比如在英国和米国,每年越来越多的儿童和年轻人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1型和2型de症状1型和2型糖尿病有共同症状。它们是:频繁上厕所,尤其是在晚上很渴感觉比平时更累不努力减肥生殖器瘙痒或鹅口疮伤口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愈合视力模糊。但是1型和2型糖尿病的症状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出现方式。1型通常可以较快出现。这使得这些症状不易被忽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忽视这些症状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但是2型糖尿病很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它发展得更慢,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这使得发现症状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正是为什么要了解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很重要。有些人有糖尿病却不知道。有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罹患糖尿病长达10年。1型和2型de管理和治疗管理和治疗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避免严重的健康并发症。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这些措施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患有1型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还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算一下自己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喝了多少碳水化合物。计算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计算出在吃饭时应该注射多少胰岛素。一般来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包括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和健康均衡的饮食。这些将帮助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患有2型糖尿病,还需要健康饮食和积极活动。这些东西将帮助控制体重和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也需要使用药物。比如药片和胰岛素,或者其他治疗方法。是否需要像1型糖尿病患者一样检测血糖水平,取决于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医生会告诉患者在家应该怎么做。1型和2型糖尿病对情绪de影响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人有时会感到痛苦。两种类型是不同的,但是因为糖尿病而感到沮丧或焦虑会影响任何人。重要的是要明白,长期的疾病会带来情绪上的影响,无论它是如何引起的,或者如何对待它。如果有人正在与糖尿病作斗争,让他(她)记住他(她)并不孤单。他们可以得到很多帮助,比如在线咨询,可以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交流。也可以与病友群里有类似经历的病友交流。有很多事可做,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解释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可能会令人感到沮丧。这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都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以及如何治疗。无论是1型还是更常见的2型,这都略有不同。糖尿病虽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能科学地认识这种疾病。全社会都来关心糖尿病患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1型或2型糖尿病能被治愈或预防吗?目前1型或2型糖尿病都没有永久的治愈方法。但有证据表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减轻体重缓解糖尿病。在医疗监督下遵循低卡路里饮食,或者做手术是缓解2型糖尿病的一些方法。现在医学界也正在对各种类型糖尿病开展积极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在将来可能会不断改善糖尿病治疗的格局。
吕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15日 2627 0 3 -
第二节 1型糖尿病的分布特征及症状
儿童期T1DM的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一个发病高峰出现在4-6岁,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期早期10-14岁,约45%的患儿于10岁前发病。成人也有发生1型糖尿病的可能。1型糖尿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和体重下降。多尿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更小的儿童会有白天尿失禁,夜间尿床现象。由于尿量增多,导致血容量下降同时血糖水平高使得患者有明显的口渴,饮水量增多。因胰岛素绝对缺乏使分解代谢增加导致患儿体重下降。如果血糖水平过高还可出现酮症,导致厌食、恶心、呕吐,少数患者长期血糖高而未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感染等应激的情况下可突发高血糖急症,甚至发生昏迷而威胁生命。
许建萍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3日 2616 0 1 -
第一节 1型糖尿病是怎样的疾病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过去少见的富贵病“糖尿病”也变得司空见惯。糖尿病的病例中超过90%为2型糖尿病;有5%-10%为1型糖尿病,其余病例由其他原因导致如遗传缺陷造成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外分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影响、感染等。1型糖尿病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也有相当多的成年人发病,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我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其中0~14岁,15~29岁和≥30岁的发病率分别为百分之1.93,1.28和0.69。1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两类。由自身免疫破坏β细胞所致为1A型,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65抗体、胰岛素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抗体及锌转运体(ZnT8)抗体来诊断,结果阳性则支持诊断。缺乏胰岛自身抗体但存在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并没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证据,也没有β细胞破坏的其他明确原因,称作特发性或1B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损害过程发生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可由一种或多种环境因素触发,通常在数月或数年内进展,个体在此期间可无症状且血糖正常。
许建萍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3日 2020 0 3 -
预混胰岛素,你打对了吗?(续)
王志慧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0日 894 0 2 -
疫情期间,1型糖友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顾楠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09日 1275 0 2
1型糖尿病相关科普号
李瑞珍医生的科普号
李瑞珍 主任医师
武汉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
2077粉丝50.2万阅读
吴晞医生的科普号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内分泌科
1375粉丝27.6万阅读
王小虎医生的科普号
王小虎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32粉丝49.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谷君 副主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26票
甲亢 43票
甲减 27票
擅长:内分泌高血压,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等疾病 -
推荐热度5.0励丽 主任医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08票
肥胖症 25票
甲亢 3票
擅长:擅长怎样预防与筛查糖尿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坚持糖尿病人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坚持糖尿病人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实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再定合理方案。擅长各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肥胖治疗,1 型糖尿病及胰岛功能差的2 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进行的“双C”、“3C”治疗上有较高造诣;在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甲状腺疾病上也有很多临床经验。 -
推荐热度4.8刘慧霞 主任医师湘雅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76票
甲亢 59票
甲减 10票
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