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肿瘤。一般在患儿出生后 1 周左右出现,以头颈部最为多见。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血管形成因子与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
- 血管内皮细胞组成及其功能变化
- 雌激素水平升高
- 细胞外基质和蛋白酶表达变化
- 局部神经支配的影响
症状表现
婴幼儿血管瘤可分为浅表型和深部型,二者的表现有所不同。
浅表型
- 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鲜红色斑块或结节,质地软,数目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通常 1 厘米至数厘米,偶亦见整个肢体受累者,界限清楚。
- 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颈部和四肢。
- 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不高出皮肤。
- 常在生后 1~3 个月内发生,在 3~6 个月内逐渐增大,此后逐渐退化。
深部型
- 为单个或多数大而不规则的真皮内和皮下结节,表面深红或紫色,表面光滑,性质柔软。
- 其上方可伴发浅表血管瘤,此时称混合性血管瘤。
- 好发于头、颈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
- 小儿出生时即存在或生后数周发生,在 1 年内逐渐增大,经不定的静止期后,亦可能逐渐消退,但常缓慢而不完全。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体格检查、B 超,CT、核磁共振检查(MRI)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初诊等,一般可以对婴幼儿血管瘤明确诊断。
- B 超:B 超检查可帮助了解瘤体的范围及血供情况。
- MRI/CT:对于位于头皮、骶尾部、重要器官周围的婴幼儿血管瘤,推荐行 MRI/CT 检查了解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侵犯程度。
治疗方式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医生会根据血管瘤生长部位、大小及并发症等,对血管瘤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分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 低风险血管瘤:如果很稳定,可以随诊观察,或尝试使用外用药物。如果瘤体生长迅速,则遵循中度风险血管瘤方案。
- 中风险血管瘤:建议尽早治疗。早期小而薄的病灶可选择外用 β 受体阻滞剂,也可加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过程中,若不能控制瘤体生长,则遵循高风险血管瘤方案。
- 高风险血管瘤:建议尽早治疗,一线治疗方案为口服普萘洛尔。若不能口服普萘洛尔,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 主要为外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软膏、噻吗洛尔乳膏、噻吗洛尔滴眼液、卡替洛尔滴眼液等。
口服药物
- 普萘洛尔:是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或局部治疗无效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 糖皮质激素:对于需要口服药物治疗,但存在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的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激光治疗
- 常用于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增殖期,可以选择脉冲染料激光、倍频 YAG 激光等。
手术治疗
- 部分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即使经过及时的非手术治疗,仍会遗留明显外观或功能问题,如瘤体消退后仍残留明显畸形、永久性瘢痕等情况。通过手术治疗,可达到改善外观、快速去除病灶、美容性重建及改善功能障碍等效果。
注意事项
- 血管瘤部位容易继发湿疹改变,家长需注意患儿表面皮肤的清洁、润肤。如发生继发湿疹改变要积极治疗湿疹,以免瘤体消退后残留瘢痕。
- 发生在颜面部的血管瘤应注意避免患儿抓挠,洗漱时应选用柔软毛巾。
- 躯体发生血管瘤的患儿应尽量穿宽松舒适衣物,避免摩擦。
- 药物治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服用普萘洛尔后出现腹泻。家属应给患儿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预后
血管瘤为良性肿瘤,大部分预后良好。发生在暴露部位的血管瘤对美观有影响。发生在腔口部位、重要脏器部位可因为占位影响周围组织的外观及功能。合并有静脉畸形的血管瘤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石等。
相关科普号
刘晓雁医生的科普号
刘晓雁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皮肤科
2万粉丝8.1万阅读
常雷医生的科普号
常雷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6192粉丝4.1万阅读
王建辉医生的科普号
王建辉 副主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2853粉丝38.3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