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先天性肌强直是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以肢体肌肉强直和肌肥大为常见症状的遗传性骨骼肌离子通道病。

临床表现为横纹肌主动收缩后无法及时放松,一段时间内持续收缩。

该病可分为遗传方式和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的 Thomsen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 Becker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先天性肌强直会瘫痪吗

张伟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神经康复科

发病原因

  • 先天性肌强直是由于位于染色体 7q35 编码氯离子通道的 CLCN1基因缺陷,导致横纹肌上氯离子通道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的。
  • 当肌肉主动收缩时,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及时通过氯通道介导的氯离子跨膜流动,重新回到静息膜电位,最终导致肌肉过长时间持续性收缩。

症状表现

Thomsen 型

  • 从婴儿期到大约 2 岁 ~ 3 岁起病。
  • 发病症状:肌强直、相关肌肉僵硬、肌肉异常增大等。
  • 大多情况下,眼睑、手臂和腿部肌肉影响最大。

Becker 型

  • 4 岁 ~ 12 岁起病。
  • 发病症状:肌强直、肌肉异常增大(肥大)。
  • 起病较晚,临床表现略严重。

典型症状

先天性肌强直通常会累及全身骨骼肌(肢体骨骼肌、面肌、眼外肌、舌肌发生强直)。Becker 型上肢和面部症状明显,而 Thomsen 型下肢症状明显。主要症状包括:

  • 吞咽困难
  • 呕吐
  • 开始运动时,呼吸急促或胸闷
  • 肌强直导致行走起步时迈步困难,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频繁跌倒
  • 大力握拳后,手指不能及时松开
  • 强行闭眼后,眼睛难以立即睁开
  • 持续性肢体远端无力,甚至累及肢体近端
  • 肌肥大(全身骨骼肌出现普遍肥大)
  • 久坐后,站立也感到笨拙
  • 叩击性肌强直(叩击肌肉可见“肌丘”,或局部肌肉收缩出现短暂的局部凹陷)
  • 受惊时,肌强直症状加重

上述症状在休息后突然运动时明显,寒冷也会加重症状,但多次重复运动(反复动作)后减轻。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吞咽困难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 婴儿频繁窒息、呕吐或吞咽困难
  • 急慢性关节问题
  • 腹肌无力

如何预防

  • 有先天性肌强直家族史的夫妇如果想要孩子,应该考虑遗传咨询。
  • 避免紧张和高强度运动等加重病情的诱因。
  • 患者肢体往往十分僵硬,动作不便。但是静止不动或者在寒冷的环境中,患者症状会有所加重。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应注意患者保暖,另外应保持运动适当,以减轻疾病症状。

检查

临床观察和身体检查有助于识别先天性肌强直明显症状。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 肌电图(EMG):肌电图呈典型的肌强直电位,婴儿早期肌电图可见肌强直放电。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升高,一般在正常上限的 3 ~ 4 倍。
  • 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肥大,受累肌易发生中央成核作用,增大的肌纤维含较多正常结构的肌原纤维。
  • 基因检测:对 CLCN1 基因进行全面测序(高通量测序或 Sanger 测序),发现致病突变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手段。

治疗方式

本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只能针对其肌强直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由于相当一部分轻症患者已能适应肌强直状态,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因此不需特殊治疗。对肌强直严重的病例,已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给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 美西律:是治疗先天性肌强直症状的一线药物。
  • 其他可缓解肌强直症状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还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酰唑胺和普鲁卡因胺等。

其他治疗

  • 避免加重诱因:避免寒冷、紧张、高强度运动等加重诱因,避免应用利尿剂、肾上腺素等导致症状加重的药物。
  • 心理支持:在成长过程中,当出现运动受限、摔倒等不同于同龄儿表现时,患儿容易出现心理变化,必要时建议心理咨询。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先天性肌强直怎么治疗

张伟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神经康复科

注意事项

  • 患者在突然变换体位时,需要多加保护,以防止身体僵直摔倒等意外。
  •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同时应忌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
  • 患者若产生自卑、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应多多给予安抚疏导,必要时应接受心理咨询。

预后

目前尚无法根治,积极治疗能够缓解症状。该病不会影响寿命。

相关科普号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1796粉丝615.9万阅读

张伟医生的科普号

张伟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神经康复科

54粉丝13.1万阅读

袁云医生的科普号

袁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1万粉丝156.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