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也叫原发性震颤、良性特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手部、头部、声音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可控制的颤动。
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主要症状为双手运动性震颤,可扩展到其他部位。
特发性震颤也叫原发性震颤、良性特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手部、头部、声音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可控制的颤动。
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主要症状为双手运动性震颤,可扩展到其他部位。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可能与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振荡(特别是锥体外系变性)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特发性震颤,需加以注意:
震颤是本病唯一的临床症状,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声音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可控制的颤动。
震颤
部位
手及前臂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而后影响头部、颈部及声音,晚期下肢及躯干亦可受累。
特征
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即身体保持一定的抗重力姿态或肌肉自主收缩时出现部分肢体/躯体的一个或数个关节无法自控的节律性动作。
常在双上臂维持平举时或书写、倒水、持水杯饮水、持筷进食、系纽扣、系鞋带等姿势或动作时出现前臂/手震颤。
紧张等情绪可加重症状,安静休息时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少量饮酒后症状减轻。
病情进展
特发性震颤起病不容易发现,进展比较慢,会持续恶化,就像下长坡一样,慢却持久,病程常有十多年。
随着年龄增加,病情逐渐缓慢进展,震颤频率降低而幅度加重,受累部位亦可逐步增多。
通常在上肢震颤后数年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及下肢通常最晚受累。
当医生怀疑是特发性震颤时,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长程肌电图、影像学检查如头部 CT、功能性磁共振显像等检查来确诊。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没有统一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标准。
轻度震颤不需要治疗。
轻到中度震颤,如果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控制震颤,可以选择在事前半小时服药减轻症状。
如果震颤使人难以完成工作或从事日常活动的话,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震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β 受体阻滞剂
相关药物:常用普萘洛尔。
禁忌:有哮喘或某些心脏疾病,不适合服用普萘洛尔。
作用:能够使肢体震颤的幅度降低 50%,但对头部和声音震颤的疗效欠佳。
不良反应:血压下降、心率下降、疲乏、恶心、腹泻、皮疹等。
抗癫痫药物
相关药物:常用扑痫酮。其他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托吡酯。
不良反应:嗜睡、恶心,为了减少嗜睡的不良反应,一般建议晚上睡前服药。通常服药一段时间后,以上不良反应会自行消失。
镇静药物
适应证:同时有焦虑症状。
相关药物:阿普唑仑、氯硝西泮。
不良反应:疲劳感、轻度嗜睡、长期服用可能形成依赖。
A 型肉毒素
作用
通过向震颤的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可以暂时性降低肌力(使肌肉放松),减轻震颤。尤其是对头部震颤和声音震颤的病人效果好。
风险
如果注射 A 型肉毒素来治疗手部震颤的话,有可能引起手指力量变弱。
如果用来治疗声音震颤的话,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注射周期
每注射一次 A 型肉毒素,对震颤的改善作用一般可以维持 3 个月,因此可能需要重复注射。
一般来讲,肉毒素每年需要注射 2 ~ 4 次。
少数症状严重、一侧震颤为主,并且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一般会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术式如下:
丘脑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可以减轻震颤症状,且具有创伤小、可逆性、可调控的特点。
副作用:感觉异常、局部疼痛、平衡失调等,其中一部分副作用可以纠正。
没有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即可:
许保磊医生的科普号
许保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3681粉丝6335阅读
张广健医生的科普号
张广健 主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2粉丝308阅读
冼文彪医生的科普号
冼文彪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3227粉丝52.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