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庆刚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感染病科 春天来了,气温回升,春暖花开,正是大家外出踏青的好时节。当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春季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高发的时期,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在春天我们要格外注意预防流行传染病。 如何才能健康的度过这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呢?我为您带来相关科普建议,请您收好这份防控指南。 一.为什么春季传染性疾病多发? 春季万物复苏,病毒、细菌同时活跃起来,一些传染病也在悄悄地开始传播,春季传染病高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气温变化莫测,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使得机体调整失去了平衡,容易患病。 ②病原微生物生长活跃,春季到来,万物复苏,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也随之进入活跃繁殖期,为疾病传播奠定基础。 ③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春季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④人口流动量大,捂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在春季纷纷走出家门,或外出打工,或到闹市交易,人口流动频繁,为病菌的传播提供方便。 二.如何防控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临床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高发于老年人或者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以及慢性病的患者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防控建议】 1.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 2. 使用流水勤洗手。 3.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4.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 外出佩戴口罩!正确、科学佩戴口罩,不仅能有效的阻止新型冠状病毒,同时也能很好的阻止流感病毒。 6. 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主要在冬春季发病并且该病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园所和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 【临床症状】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青少年和成人患水痘后出现重症水痘和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儿童。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防控建议】 1. 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2. 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3.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 【临床症状】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1—15岁儿童多见,尤其以5—9岁儿童最为多见。 【防控建议】 1.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 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和9~12月为高发期。由于它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产生暴发或流行现象。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症状】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防控建议】 1.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 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3. 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2020年04月30日 9910 0 1
-
刘华副主任医师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汽车要加油,补充能量。娃娃要打疫苗,增加抵抗力。每个宝宝自出生起,都要按严谨的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然而,因为疫苗种类繁多,而且每种疫苗的接种次数又不尽相同,加之打疫苗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要求,因此有时不能打,有的忘了打,致使漏打疫苗的情况很常见。疫苗漏打了怎么办呢?要如何补种呢?首先说说疫苗补种的总体规则No.1疫苗补种的通用原则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补种,且遵照以下规则: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No.2不同疫苗的补种原则1、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2、皮内注射用卡介苗(1)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2)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3)2016年5月1日后,对于仅有bOPV接种史(无IPV或tOPV接种史)的儿童,补种1剂IPV。(4)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现行免疫规划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1)3月龄~5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6个月。(2)≥6岁接种DTaP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3)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岁使用DTaP,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6岁未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2)其他参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补种原则。6、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扩免前出生的≤14岁儿童,如果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使用MR(麻风疫苗)或MMR(麻腮风疫苗)补齐。(2)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未完成上述接种剂次者,使用MR或MMR补齐。7、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参照MR(麻风疫苗)的补种原则。(2)如果需补种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间隔≥28天。8、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减毒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12个月。9、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的,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1)<24月龄儿童补齐A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2)≥24月龄儿童补齐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不再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3)补种剂次间隔参照本疫苗其他事项要求执行。10、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补种,补种1剂。11、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3年。12、甲型肝炎灭活疫苗(1)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6个月。(2)如已接种过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但无条件接种第2剂甲肝灭活疫苗时,可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完成补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2020年03月01日 9682 0 2
-
张雷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呃,腮腺炎如何预防传染,呃,只有首先呢,只有流行性腮腺炎才具有传染性,其他的像化脓性腮腺炎,复发性腮腺炎本身呢,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不会有传染性流行腮腺炎呢,是一种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呢,要预防其传染第一,避免接触或者说是呃,这种接触有酸腺炎的这种病人啊,比如说孩子如果得了腮腺炎,要不能去上学,呃,周围的小朋友要隔离第二个呢,要注意这种口腔的卫生呃,手卫生呃,及时的刷牙漱口,勤洗手,更换衣服,再一个呢,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呃,避免出现身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如果遇到腮腺病毒,身体抵抗力又降低了就很容易感染了,主要是从以上这几方面的进行入手的预防传染的。2019年09月16日 933 0 4
-
2019年09月10日 3035 0 2
-
2019年08月10日 7852 0 1
-
2019年07月24日 2045 0 2
-
刘光涛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口腔科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预防及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红、白血细胞。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S和抗V抗体,抗S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抗V抗体在发病1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2年后达低水平并持续存在。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v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4.病毒分离 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发病前1~4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昰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不易鉴别,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发生惊厥。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脑炎症状可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也有腮腺肿后2周内出现。脑电图可有改变但无特异性。一般预后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留有后遗症。中国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2.睾丸炎 男性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14%~35%。早期症状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头疼、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阴囊临近皮肤水肿、发红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常伴发附睾炎。 3.卵巢炎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卵巢炎症状有发热、呕吐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导致不育的报告。 4.胰腺炎 严重胰腺炎罕见,轻型及亚临床型较常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如不伴有腮腺肿大可误诊为胃肠炎。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U/dl(正常为0.2~0.7U/dl)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 5.其他 心肌炎、肾炎、肝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关节炎等。眼的幷发症有角膜炎、泪腺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乳头炎。一般3周内恢复。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2019年05月31日 4185 1 2
-
2017年09月14日 11990 3 12
-
董志巧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儿童脑病康复科 腮腺炎问答: 一、腮腺炎是个什么鬼? 很多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引起但腮腺炎,而我们常常讲的痄腮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部位炎症,春天多发,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的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具有终身免疫性,也就是说人一生只得一次。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而其他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腮腺炎不具有免疫力,可以反复多次患病。 二.腮腺炎症状有哪些?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三、腮腺炎的并发有哪些? 腮腺炎可以并发睾丸炎、病毒性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肺炎等。当腮腺炎患儿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炎,这种病严重时可致命;如果出现头痛、持续发热、呕吐、精神差,甚至抽搐时,需要警惕病毒性脑炎;当女孩子出现腹痛时,需要警惕卵巢炎;男孩子发热伴 “蛋蛋”肿痛时,需要警惕睾丸炎。如果并发了双侧睾丸炎,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孕症。 四、腮腺炎如何治疗? 目前流行性腮腺炎没有特效药物。 首先是隔离患者,休息是最好的治疗; 其次,勤饮水。注意,这里说的是“勤饮水”而不是“多喝水”,是指少量多次的饮水。因为喝水过多对于身体而言反而是一种负担,同时也会影响消化功能。第三,对症治疗,如体温大于38.5℃时,可以用退热药。 第四,可以适当选用可选择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进行治疗。 五、腮腺炎如何预防? 孩子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如果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可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六、隔离多长时间? 腮腺炎,如果没有并发症,大概一周左右可自愈,腮腺肿大完全消失,可以解除隔离(可以恢复正常上学、上班了);如果接触了腮腺炎病人,需要隔离观察3周。 本文系董志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2017年04月30日 6399 1 1
-
张贵福副主任医师 成武县人民医院 儿科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几乎每年春季都有大量少年儿童感染流腮,目前又逢春季来临,需要提醒广大家长加强孩子主动防护,保护孩子免于感染。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 流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发病高峰在4月份前后。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l~2日后腮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为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和触痛。腮腺管日早期常有红肿。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有时下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实验室检查: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或抗原可作出早期诊断。也可从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病毒。 流腮有哪些后遗症或并发症? 如果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导致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生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部分成年患者可并发睾丸炎,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每年我的专家门诊都会遇到一些没有得到合理治疗的流腮患儿,这些流腮患儿或转为化脓性腮腺炎,或转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学习。 如何发现和治疗流腮? 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家长和患儿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他人。我曾治疗一位小学生患者,他们班有30位左右的学生被传染了流腮,就是因为一位患流腮学生隐瞒病情导致全班大多数学生被传染,全班停课2周。我重点强调,流腮的治疗一定要及时、规范。对腮腺肿大、疼痛较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明显者,建议通过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C,连续3-5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通过10天左右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可再次上学。对于腮腺肿大非常严重的,另外可考虑用一些中药外敷,以促进消肿,但要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皮肤损伤。需要提醒的是,仅仅通过外敷是不可能彻底治愈流腮的,甚至会留下并发症,如复发性腮腺炎等。对那些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VC,7-10天左右,基本可治愈。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在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另外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能否预防呢? 可以肯定地说,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预防的,如何预防,通常的措施如下:(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3)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3)一旦发现孩子患了疑似流腮,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4)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 本文系张贵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2016年03月24日 5369 1 0
腮腺炎相关科普号
钮晓红医生的科普号
钮晓红 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外科(瘰疬科、疮疡科、甲乳科)
8158粉丝16.4万阅读
覃肇源医生的科普号
覃肇源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
儿科
4366粉丝50.1万阅读
马利医生的科普号
马利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265粉丝2.7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