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小朋友的手臂被家长拉扯后疼痛、不愿意活动,到底怎么了?
家长问:“医生,刚才上楼梯时,我拉了孩子的手臂一下,然后他的手臂就不愿意动了,一动就哭着说痛,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脱臼或者骨折了?麻烦您帮仔细看看......”医生答:“您好,按您描述,小朋友很有可能是桡骨头半脱位,我现在给他复位......复完位后,小朋友的手臂就开始活动,抓握、上举等都没问题.....”家长问:“医生,您真是太神了,一两下就解决!您能详细跟我说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吗?”医生答:“桡骨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因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嵌顿在肱桡关节内而产生。5岁以下儿童高发,考虑与该年龄段儿童桡骨头及环状韧带未发育好有关。结合上肢被牵拉病史,如家长提拉小朋友的手帮助过台阶、穿衣服时用力拉扯小朋友的手等;小朋友诉肘部疼痛、不愿用该手拿东西、不愿意动肘部、不给触碰;查体局部无肿胀,无畸形,即可诊断,一般不需要X线检查。”家长问:“医生,以后我们该注意什么?会不会复发?”医生答:“只要注意不要牵拉小朋友手臂,随着年龄增长,桡骨头及环状韧带发育好后,一般不会再发生半脱位。如不小心牵拉后再次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儿童骨科专科医生就诊处理,通过一手握住腕部,一手握住肘部,拇指压住桡骨头,逐渐屈曲肘关节、旋转前臂的手法复位,在闻及弹响后,小朋友手愿取物、上举,表明复位成功,复位后不需要固定,家长切忌暴力牵拉以防再发!”
吴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24日 7549 2 17 -
小儿“脱臼了”是怎么回事?
桡骨头半脱位,发生在肘部,俗称“脱臼了”,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5岁以上就较少发生了),两岁到三岁是高发期。 最常见的受伤原因是胳膊被别人拽了一下(如下图),牵拉孩子胳膊的一瞬间,有时家长会感觉到“嘎巴”一声弹响;其次是不小心扭伤(如下文中第二、第三、第四个孩子)。 受伤后一般看不出有明显的肿胀,家长会发现孩子这个胳膊不怎么动了,胳膊肘略微弯曲着,整个胳膊呈下垂姿势,孩子往往不敢转动胳膊把掌心朝向正前方。胳膊肘的疼痛会放射到腕部,因此一部分的孩子会说手腕儿疼。拍片子检查是看不出异常的。 齐鲁医院的小儿骨科医生一般都能在2秒内快速复位,复位后一般数分钟内即可完全缓解。一般缓解后即可正常活动。 预防方法:孩子胳膊松懈时,或没有防备、被突然牵拉胳膊时容易出现“脱臼”。但是,往往防不胜防。5岁前,有的孩子两个胳膊脱臼次数加起来,会有两三次左右,“习惯性脱臼”极少。5岁以后,韧带变得紧张了,就较少发生了。示例: 4个胳膊疼的孩子来到青岛齐鲁医院小儿骨科,第一个3岁,下楼时胳膊被家长拽了一下,第二个4岁,下滑梯时胳膊捌(扭)了一下,第三个3岁,走路时摔倒(不同于跑步时摔倒),手撑了一下地,第四个2岁,在床上打了个滚。这4个孩子胳膊都下垂并微微弯曲着,只敢稍微抬抬,其中两个孩子指着手腕儿说疼。 小儿骨科医生问了问受伤情况,迅速诊断为“桡骨头半脱位”,每个孩子的复位过程都不到2秒钟,休息三五分钟后,孩子们手已经能拿起东西,胳膊肘活动也完全正常了。原创作者:侯晓升医生,主治医师,青岛齐鲁医院小儿骨科。
侯晓升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2月24日 1749 0 1 -
给家长们的儿童桡骨头半脱位的简单视频教学(科普文章中有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林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0月15日 2806 5 31 -
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特征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桡骨小头半脱位?桡骨头半脱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 RHS)也称为"保姆肘"、"牵拉肘"和"环状韧带移位"。RHS是儿童特有的、最常见的肘部损伤。其通常发生在1-4岁之间,发病率高峰为2-3岁,不过也有在6月龄前和8岁发病的患者也有报道。女孩比男孩更常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且左臂比右臂更常受累。常见的是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损伤机制通常为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时,旋前的前臂受到突然的牵拉。桡骨远端突然受到牵拉时,一部分环状韧带滑到桡骨头上,并滑入桡肱关节,被卡在关节中。环状韧带移位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到5岁时,环状韧带就已变得厚且牢固,不太可能撕裂或移位。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特征有哪些?1、病史:主诉通常是儿童不敢使用受伤的手臂。典型的病史是在伸肘且前臂旋前时牵拉前臂。常见情况是父母或照料者抓住儿童的手臂以防儿童跌倒或挣脱。儿童玩耍时或前臂被提着"荡秋千"时也可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临床中我们发现约有50%的病例有之前说到的典型的"牵拉伤"病史。其他受伤原因还有摔倒时肘部触地、肘关节受到轻微的直接损伤或手臂扭转动作。在年龄小于6个月的儿童中,损伤通常涉及在床上翻转,导致受累前臂卡在身体下面,从而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2、 体格检查:患儿被牵引受伤后,因为疼痛而哭闹,并且不让触动患肘,不肯使用患肢,特别是抬举前臂动作。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患儿可能会将受伤的手臂贴近身体,同时前臂旋前并使肘部完全伸直或轻度屈曲。患儿基本上没有不适,除非试图活动肘部。桡骨头的前外侧面可能有轻度压痛。但是,肘关节处通常没有压痛及肿胀。如果患儿允许检查,则可见肘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正常。前臂即使是轻度向后旋转,也几乎一定会出现疼痛。如何诊断患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了呢?首先因为患者多为儿童,部分患儿没有语言能力,或者表述不清楚,因此检查应当包括整条患肢和患侧锁骨。1、 影像学检查: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可以根据患儿的受伤机制、症状等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的疾病,通常不需要进行X线摄影检查。但患肢若是存在其他受伤机制,或体格检查发现局部压痛或肿胀,则应考虑以X线摄影来排除桡骨和尺骨的骨折或脱位。2、诊断:有特征性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即可做出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即使没有典型的病史,存在特征性体格检查结果时也应考虑该诊断。患儿得了桡骨小头半脱位如何处理?对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患儿,通常可在门诊或急诊科进行复位。不需要麻醉和镇静。即使没有典型的病史,存在典型体格检查发现时也可尝试复位。复位操作过程简短但有疼痛。因此,在尝试复位前向看护人解释复位操作非常重要。目前,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复位方法有两种:1、过度旋前方法:在使用过度旋前法时,检查者一手在患儿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对桡骨头适度施压。另一只手抓住患儿前臂的远端并将前臂过度旋前。复位成功时,放在桡骨头处的手指可感到弹响。2、旋后/屈曲方法:在使用旋后/屈曲法时,检查者一手在患儿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对桡骨头适度施压。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远端前臂,然后轻轻牵拉。在保持牵拉的同时,检查者将患儿前臂充分旋后,然后再完全屈曲肘部,动作需一气呵成。复位成功时,放在桡骨头处的手指可感到弹响,或检查者会听到啪的一声。如何知道复位是否成功了呢?成功复位后疼痛立即减轻。患儿活动受累手臂即证实复位成功。这通常在5-10分钟内发生。部分儿童一开始时不愿意使用受累手臂,但发现疼痛消失时就不再抗拒。成功复位后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固定或活动限制。桡骨小头半脱位后会不会复发?反复发作的桡骨小头半脱位会不会给患儿肘关节功能带来影响呢?儿童再次因典型机制而受伤时,桡骨小头半脱位可复发。复发率为27%-39%。桡骨小头半脱位复发不会造成长期后遗症。环状韧带会逐渐变得牢固,因此4-5岁以后的儿童极少复发。如何防止桡骨小头半脱位呢?1、平时牵拉(提)儿童手部时,应同时牵拉衣袖。2、防止跌倒、扑倒。3、成人与小儿玩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能单牵(提)患儿手部。4、若出现上述表现,家长可自行复位,若不成功则应到医院就诊。5、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6、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
俞志涛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30日 6988 0 1 -
小儿哭闹,手臂不敢动?警惕桡骨小头半脱位!
最近几周在门诊接诊了几位2-4岁的小盆友,父母带着进来,小家伙一直喊着胳膊痛,又哭又闹,旁边的父母心急的不行。说小朋友一直不敢动胳膊还不停的哭,就连最喜欢的玩具跟糖果都不要,塞给他,也不拿着。 我详细询问了才发现: 有位小朋友是因为父母带着小孩外出过周末,在海边拎起他的双臂就旋转了起来。之后小孩就突然大哭了起来,直喊胳膊好痛,不能活动。有位小朋友是一觉睡醒之后就说胳膊痛,不敢活动了,再追问之后发现原来之前已经发生过几次类似情况了,这次是前一天小孩参加了舞蹈班,早上起床晚了,妈妈拉了一下手臂,之后就出现上述情况。 在诊室里,我认真地给小家伙查了体,发现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之后进行了特别简单又神奇的治疗,轻轻握住小朋友的前臂,旋转几下再一屈伸,立马不痛了,胳膊又能活动了!小朋友主动举手跟我拜拜~~~ 什么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小儿牵拉肘,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桡骨头未完全发育,环状韧带松弛,不能很好固定桡骨小头。因此,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内旋时,如果外力用力纵向牵拉,那就很容易导致桡骨小头从环状韧带下脱出。造成了肘关节没有办法正常运转。 脱位时有什么症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由于患儿没有办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况,当受伤时,孩子可能会哭闹不止,不能准确描述具体疼痛部位。受伤的肘关节处于稍微屈曲或伸直位,不能举高的情况,常常拒绝别人触动伤肢及拒绝检查。 哪些错误动作需要避免?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预防?哪些是错误的危险动作呢? 发生脱位之后怎么处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家长需尽快送小儿到医院检查,请专业骨科医生诊断,进行手法复位。一般情况下,桡骨小头半脱位经手法复位效果较好,简单、快捷。复位后,孩子会立即停止哭闹,伤肢可以活动,这个时候可以叫孩子抬手测试复位结果。复位后不需石膏等任何固定。但应注意防止再次牵拉孩子的患肢,以防形成习惯性脱位。6岁以上儿童,因桡骨小头发育,一般不易发生半脱位。 家长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1、牵手时,家长应将身体侧向孩子,让孩子的手自然地握搭在你的手心中。 2、不要过于用力牵拉孩子的手快速前行,不要牵拉孩子双手并将其提起。 3、不要让孩子的手臂过于的伸直,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意外缓冲保护。 4、给孩子穿衣服时不要用力伸直牵拉手部。 5、如果遇到孩子摔倒或其他紧急情况,家长不要直接牵拉孩子的手臂,而是双手托住孩子腋下,这样会更加安全。
吴文锐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08日 2084 0 0 -
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
每次值夜班的时候总会遇见几位家属急匆匆的带着小朋友前来就诊,大多都是学龄前小朋友,健手握着患手,患手下垂旋前。了解病情后发现受伤的小朋友大多都有被牵拉史,或者说小朋友自己把胳膊压到背部的病史。这种情况大多怀疑桡骨小头半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又叫吊环,脱臼,保姆肘。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桡骨头的解剖结构发育不够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当腕、手被向上拉、旋转活动时,肘关节囊内负压增大,可导致薄弱的环状韧带部分卡压在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之间,当牵拉外力作用消失以后,桡骨小头不能回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向桡侧移位。询问病史小孩大多有被牵拉史或者被自己身体压住病史。患儿常感到患侧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前臂处于屈曲旋前体位,检查肘部桡骨头区常有压痛,X线片检查常不能发现有脱位改变。治疗一般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反受伤机制的手法复位,使前臂轻柔的旋前旋后活动数次就可以听到弹响声,此时肘关节旋转、屈伸活动正常,表明复位满意。复位后一般不必固定,若为习惯性脱位可行三角巾悬吊或则石膏固定。复位后需要告诉家长朋友不要再暴力牵拉儿童,更不可擅自手法复位,尤其有压伤病史的患儿可能有桡骨颈骨折,髁上骨折等疾患,擅自复位有增加损伤的风险,发现疑似有上述疾病时专科就诊,减小患儿痛苦,早日康复。【1】吴孟超,第八版外科学,人民为卫生出版社,656。【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向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3日 3245 1 4 -
桡骨头半脱位2:如何手法复位
孟德强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0日 1870 0 3 -
桡骨头半脱位1:脱位的症状有哪些?
孟德强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0日 1022 0 1 -
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摘勾)
为什么小宝宝的手突然不敢动了,还哭不停? 大夫您快帮忙看看我孩子怎么回事?就刚刚和Ta做旋转游戏(或大手牵小手走路、穿衣服、睡醒了翻个身等),也没摔到TA啊,孩子突然不敢动胳膊了,还哭个不停。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我们称为“桡骨头半脱位”,也称“牵拉肘”,民间叫“摘勾”等。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原因是小儿肘关节囊及韧带较松弛薄弱,当肘关节受到突然牵拉时,环状韧带嵌于肱桡关节内,阻止桡骨头的复位,此时孩子多表现为哭闹,上肢不敢活动。 治疗上手法复位即可(有点像电影里的武侠高手“接骨”),简单易学:一手握住孩子患肢的腕部并稍加牵拉后使前臂旋后,屈曲肘关节,同时另外一只手拇指给桡骨头稍加压力,此时可感觉到轻微的弹响感,表示复位成功。孩子片刻便不哭闹,并可以自由活动上肢(恭喜你成功了)。复位后建议避免再次牵拉上肢,最好用三角带悬吊上肢1周,以防再次脱位。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发率较高,年龄越小复发几率越高,但家长们不用太担心,复发并不会有远期的影响。如果多次脱位则要注意,避免成为习惯性桡骨头半脱位。 对于焦急紧张的家长,如果是第一次遇见此情况,或者受伤原因不明,还是建议去医院诊治,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和健康宣教。 佩奇医生祝愿每位宝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朱林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01日 3283 2 14 -
牵拉孩子肘部要注意小心桡骨小头半脱位
在小儿骨科门诊经常遇到家长一脸焦急的过来就诊,说拉了一下孩子胳膊,孩子手臂就垂下来不能动弹了,一碰孩子就哭闹不止。这是桡骨小头半脱位了,这时医生一手握住孩子患肢手腕部,稍给以牵引,另一手拇指给桡骨头以压力使前臂旋后,同时将肘关节做最大的屈曲,则可听到轻微的弹响声或有滑入腔隙的震动感,此时表明已复位,复位后疼痛消失手臂上举恢复正常。 桡骨头脱位又称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该病多因突然过度牵拉孩子手臂所致,是婴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7岁以后则罕见。如何判断桡骨小头半脱位,首先患儿前臂受到牵拉史,伤肘可呈半屈曲位,胳膊垂于体侧,上肢不能抬高,不能自由活动,肘关节不能自由屈曲,手不愿取物或持物。 如何预防桡骨小头半脱位 1、宝宝学走路或玩耍时避免单手牵拉宝宝胳膊,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牵拉宝宝手臂。 2、宝宝不慎摔倒时避免牵拉宝宝单侧胳膊将其突然拉起,建议双手将宝宝抱起来。 3、给宝宝穿衣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的猛烈牵拉宝宝手臂。 4、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
仲肇平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4月05日 1967 3 3
相关科普号
孟德强医生的科普号
孟德强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骨科
6粉丝3.5万阅读
张安明医生的科普号
张安明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儿科
52粉丝14.2万阅读
向江医生的科普号
向江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四医院
小儿骨科
589粉丝9.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万方 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膝关节损伤 265票
踝部扭伤 21票
肩关节损伤 12票
擅长:四肢关节的扭伤、疼痛、肿胀、交锁、活动障碍、僵硬的诊治。 韧带、半月板、软骨、肌腱、肌肉的运动损伤和退化的诊断、保守治疗、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关节镜手术治疗及康复锻炼等。例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撕裂、髌骨软化、关节积液、骨关节炎(“骨刺”)、膝痛、肩痛、冻结肩(“肩周炎”)、肩袖损伤,颈肩痛、腰腿痛,踝关节韧带扭伤,足踝痛,跟骨骨刺,跟腱损伤等 运动处方,健康运动指导。 -
推荐热度4.9李国东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骨科
膝关节损伤 8票
人工关节置换术 6票
关节炎 2票
擅长:1.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微创人工膝、髋、肩等的置换与翻修术。 2.运动创伤的微创膝、肩、踝等的关节镜外科治疗。 3.复杂骨创伤的各种手术治疗。 具有丰富的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临床经验和手术能力,擅长纠正各种骨关节畸形和各种疑难关节疾病的外科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4.9管振方 主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综合外科
小儿骨折 21票
体表肿瘤 13票
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 10票
擅长:1、各种复杂手足类先天畸形等疾病:狭窄性腱鞘炎、多并指/趾,多发关节挛缩,屈曲指畸形、扣拇畸形、短指、分裂手、巨指/趾、拇指发育不良、尺桡骨融合、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等; 2、儿童四肢骨与关节损伤、骨折、骺损伤的微创治疗; 3、外伤后生长发育畸形、畸形愈合、肘内翻、肘关节外翻、陈旧孟氏骨折; 4、成人手外科疾病:腱鞘炎、腕管综合征、掌腱膜挛缩、手外伤功能重建等; 5、下肢类疾病:下肢不等长、足内翻、足外翻、肌性斜颈、膝内翻、膝外翻。 6、儿童类常见疾病:疝气、鞘膜积液、阑尾炎、隐睾、包茎、血管瘤、皮肤肿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