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出现皮疹怀疑红斑狼疮?SLE常见的5种皮疹形态,快来对比你是哪种!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皮肤问题,有的或许只是短暂的过敏,而有的则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红斑狼疮,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正是这样一种可能隐藏在皮疹背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红斑狼疮常见皮疹形态的神秘面纱,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一、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的“叛军”红斑狼疮,简称SLE(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免疫系统“叛变”了,错误地将自身的健康细胞和组织视为敌人,发起攻击。这种攻击不仅会导致皮肤问题,还可能累及关节、内脏等多个系统,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症状。二、蝶形红斑:红斑狼疮的“招牌”提到红斑狼疮,最经典的皮疹形态莫过于蝶形红斑了。这种红斑通常出现在面颊部,形状类似蝴蝶的翅膀,因此得名。它们颜色鲜艳,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和灼热感,但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特点:红斑边界清晰,通常不会累及鼻唇沟,两侧面颊对称分布。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鼻梁和两个颊部,形成类似蝴蝶展翅的形状。出现率高:据研究显示,面部蝶形红斑在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出现率高达80%以上,是红斑狼疮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三、盘状红斑:隐匿的“瘢痕制造者”与蝶形红斑相比,盘状红斑可能更加隐匿,但同样具有诊断价值。它们通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盘状红斑、斑块,表面覆盖着黏着性鳞屑,外周色素沉着,中央则可能出现色素减退和轻度萎缩。特点:红斑边缘清晰,中央可能逐渐消退,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的病变。发生部位:好发于面部、头皮、手背等部位,有时还可能伴有毛发脱落和瘢痕形成。案例分享:小王(化名)是一位年轻女性,她的头皮上出现了多个盘状红斑,并伴有明显的毛发脱落。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红斑狼疮。四、环形红斑:无形的“环状陷阱”环形红斑是红斑狼疮另一种常见的皮疹形态,虽然不如蝶形红斑和盘状红斑那么显眼,但同样具有诊断意义。它们通常表现为皮损呈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表现,边缘清晰,中心可能逐渐消退,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的病变。特点:红斑形态多样,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或不适感。发生部位: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通常不会伴有明显的皮肤干燥或丘疹等表现。诊断价值:环形红斑的出现往往提示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处于疾病的活动期。五、大疱型狼疮:水疱与溃疡的“双重打击”大疱型狼疮是红斑狼疮中较为罕见但严重的皮疹形态之一。它们通常表现为身上出现大量的水疱和脓疱,这些水疱可能迅速破溃并结痂,留下难以愈合的溃疡面。特点:水疱和脓疱数量多且密集,破溃后可能形成溃疡面。发生部位: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通常不会伴有明显的瘙痒或疼痛。出现率低:大疱型狼疮在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出现率较低,但一旦出现往往预示着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六、狼疮性脂膜炎:皮肤下的“脂肪陷阱”狼疮性脂膜炎是红斑狼疮中另一种较为特殊的皮疹形态。它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和红斑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皮肤下的脂肪组织可能逐渐坏死并塌陷,形成凹陷性的瘢痕。特点:红斑和瘢痕通常较为明显,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发生部位: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瘢痕通常较为明显且难以消退。警惕红斑狼疮的“皮肤信号”红斑狼疮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的疾病信息。一旦出现疑似红斑狼疮的皮疹形态,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16日 279 0 1 -
红斑狼疮11项诊断标准:快来对照看看你是否安全过关?
红斑狼疮作为一种复杂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文将以“红斑狼疮11项诊断标准”为主旨,通过清晰的小标题、明确的内容、条理清晰的叙述,为您详细解读这一诊断体系,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红斑狼疮的概述红斑狼疮,简称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红斑狼疮主要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大类,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更为复杂和严重。本文将重点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1项诊断标准。红斑狼疮11项诊断标准详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由美国风湿病学会在1997年制定,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这11项标准包括4项皮肤黏膜表现、5项靶器官损害及2项免疫学异常,具体如下:皮肤黏膜表现(4项)(1)面部蝶形红斑面部蝶形红斑是SLE的典型表现之一,约80%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红斑通常出现在面颊部,呈蝶形分布,边缘清晰,可伴有瘙痒或灼热感。(2)盘状红斑盘状红斑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红斑,常伴有脱屑和毛囊栓,多见于头皮、面部和四肢伸侧。(3)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SLE的常见症状,多为无痛性,可反复发作,常累及口腔或鼻咽部。(4)光过敏患者对日光照射敏感,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红斑、瘙痒甚至水疱,这是SLE特有的光敏感反应。靶器官损害(5项)(1)关节炎SLE患者常出现非侵蚀性、非畸形性关节炎,累及两个或更多外周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压痛和晨僵。(2)浆膜炎浆膜炎包括胸膜炎和心包炎,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是浆膜炎的常见并发症。(3)肾脏病变肾脏是SLE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尿蛋白定量超过0.5g/24h或尿常规检查出现尿蛋白(+++)以上,可诊断为狼疮肾炎。(4)神经系统病变SLE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包括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多发性单神经炎、脊髓炎、脑炎等。这些病变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需及时干预。(5)血液系统异常SLE患者常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包括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这些异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免疫学异常(2项)(1)抗核抗体(ANA)阳性ANA是SLE的标志性抗体之一,几乎所有SLE患者都会出现ANA阳性。因此,ANA检测是SLE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2)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是SLE的另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约为70%-90%。该抗体与SLE的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是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诊断标准的应用与解读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至少满足4条标准,其中包括至少1条临床标准和至少1条免疫学标准。肾活检诊断为狼疮肾炎,并伴ANA或抗dsDNA抗体阳性。值得注意的是,红斑狼疮的诊断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研究数据与临床实例根据多项研究数据显示,符合上述11项标准中4条及以上的患者,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一项发表在《风湿病年鉴》上的研究表明,通过对100例疑似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92例为SLE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伴有严重肾脏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强化治疗方案;而对于仅表现为轻度皮肤黏膜损害的患者,则可能采用局部治疗或轻度免疫调节治疗。总结与展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1项诊断标准是风湿免疫科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红斑狼疮的病情复杂多变,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6日 338 0 2 -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抗核抗体(ANA),是包含多种不同临床意义的一系列自身抗体,靶向的抗原包括:DNA、可提取核抗原(ENA)、RNA、核糖核蛋白(RNP)。一、主要分为以下:抗DNA抗体(如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抗H1、抗H2A、抗H2B、H3、抗H4抗体等(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抗非组蛋白抗体:ENA抗体谱(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Mi-2抗体、抗Ku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核仁抗体:抗PM-Scl抗体、抗Th/To抗体、抗U3-RNP、抗4-6-S-RNA抗体等。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PCNA)。二、何时检测ANA:高验前概率的患者:存在SLE(如光敏性、胸膜炎)、SSc(雷诺现象、皮肤改变)或干燥综合征(Sjögren‘sdisease,SjD,难以解释的眼干口干)的临床证据时,根据ANA结果很容易诊断。如果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提示有较大或很大概率为以下一种或多种诊断,适合检测ANA:⑴关节出现持续性炎症,伴有骨骼及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早晨起床时关节感觉僵硬,在活动后减轻,称为“晨僵”。⑵肌肉疼痛、红肿、无力,甚至萎缩,做精细动作困难。⑶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皮疹,光照后情况加重。皮肤出现硬化,触觉异常,对温度的感觉出现异常,黏膜处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溃疡。⑷全身多器官损伤,出现乏力、发热、虚弱、贫血、血细胞减少、蛋白尿等症状。如果不加选择地检测ANA,大多数阳性结果可能反映假阳性,还可能干扰医生的正确诊断。三、假阳性情况: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感染等;肝病:如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器官移植后、终末期肾病、I型糖尿病等。健康人群中ANA的阳性率为3%-19%。通常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以低滴度(1:100、1:320)为主。同时,在同一年龄区间的健康人群中,女性的阳性率也高于男性。四、检测方法:HEp-2细胞做底物的IIF法检测ANA使用最广泛,仍是首选参考方法。五、诊断思路第一步:首先关注抗体滴度常见的抗核抗体滴度包括1:100、1:320、1:1000、1:3200。一般认为抗核抗体1:32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若抗核抗体1:100却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时也可认为有临床意义。第二步:关注核型建议所有“达标级”实验室“必须”报告11种染色模型(6种核荧光模型,5种细胞浆荧光模型)。“专业级”实验室“应”额外报告18种ANA染色模型。但当前常报告以下核型。1.均质型(H):静息细胞的细胞核和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区域呈弥漫性荧光染色主要和抗组蛋白、抗双链DNA、抗单链DNA、抗核小体有关,常见于SLE、药物性狼疮、SjD、SSc和RA。均质型也可见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桥本甲状腺炎、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于抗核抗体荧光类型和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中,研究认为均质型和复发性流产关联更高。2.核膜型(M)主要和抗双链有关,部分和抗核包膜蛋白有关,常见于狼疮和自免肝患者体内。一种模型的特征是核膜光滑、连续、线性染色;另一种是核膜不连续线性染色。核膜光滑、连续、线性染色:抗核纤层蛋白和抗核纤层蛋白相关蛋白的抗体。临床意义尚不确定。SLE、SjD、抗磷脂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均有此模型报道。不连续、核孔复合体模型:糖蛋白210(glycoprotein210,Gp210)抗Gp210抗体对PBC具有特异性。3.斑点型(S)细颗粒斑点型:细胞核遍布成百上千的斑点,核仁也可能有荧光染色;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区无其他荧光染色。靶抗原:Ro60:亚急性皮肤SLE、SjD、SLE、PBC、PM和RA。几乎所有生育过NLS患儿的母亲。La:对SjD具有相对特异性,但也见于SLE患者和生育过NLS患儿的母亲。拓扑异构酶Ⅰ(Scl70):弥漫性SSc,与间质性肺纤维化相关,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几乎不会检出抗Scl70抗体。Ku:可能见于SSc、SLE和PM,SSc中抗ku抗体与肌炎和关节炎相关。Mi-2:抗体可见于DM,抗体阳性患者通常存在DM的皮肤特征,包括向阳疹和Gottron丘疹,但不会出现肺部病变,且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良好。转录中介因子1γ:其抗体可能存在于15%-25%的DM患者,与恶性肿瘤有关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抗MDA5抗体可见于DM,与无肌病性DM和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疾病有关粗颗粒斑点型:粗颗粒斑点型指细胞核存在成百上千大小不一的斑点,但通常比细颗粒斑点型大。核仁和分裂期染色体无荧光染色。这种荧光模型见于SLE和MCTD。Sm–其抗体对SLE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但可能见于MCTD中。U1RNP–其抗体存在于所有MCTD患者,是诊断MCTD的关键指标。抗U1RNP抗体也可见于SLE、SjD、SSc、PM和RA。致密细颗粒斑点型:斑点分布于分裂间期细胞除核仁之外的整个细胞核。斑点与分裂细胞的染色体有关。致密细颗粒斑点型在ANA阳性的健康人中常见,在SLE患者中少见。4.核仁型(N)核仁均质或斑点状荧光染色。靶抗原:PM/Scl复合体(PM-Scl-75、PM-Scl-100),为外泌体,是一种降解RNA的多蛋白结构。SSc患者存在上述一种或两种外泌体成分的抗体,皮肤病局限、肺部和肾脏疾病风险降低,但炎症性肌病风险增加。U3-RNP:核仁纤维蛋白,参与了前核糖体RNA加工的第一步。与弥漫性皮肤病、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和肌炎有关。Th/To复合体(7-2RNP)–可作为核糖核酸酶,从前体tRNA分子中去除5‘前导序列。2%-5%的SSc患者存在抗Th/To复合体成分的抗体,皮肤病局限,但肺纤维化和肾危象风险增加RNA聚合酶ⅠⅡ和Ⅲ–约20%的SSc患者中可检出抗RNA聚合酶抗体,疾病特异性高。而且与弥漫性皮肤受累和发生肾危象的风险增加有关。抗体阳性患者肺纤维化不常见。拓扑异构酶Ⅰ(Scl70)–其抗体可产生核斑点型及核仁型荧光染色模型。5.着丝点型(ACA)着丝粒荧光染色模型的特征是静息细胞的细胞核散布30-60个大斑点,与有丝分裂细胞赤道板上的染色体排列一致。靶抗原–抗着丝粒蛋白A、B和C的抗体产生这种荧光染色模型。抗着丝粒抗体与局限性SSc、PBC、SjD、SLE和单纯雷诺现象相关。约30%的局限性SSc患者有此抗体,并与钙质沉着和肺动脉高压有关。约15%的PBC患者有抗着丝粒抗体。6.PML-Sp100核小体:静息细胞的细胞核中散布5-20个大斑点。与着丝粒模型不同的是,此型每个细胞中斑点数量更少,并且分裂细胞的染色体不染色。PML-Sp100核小体是一种多蛋白细胞结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控制和DNA修复。这种模型与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阳性或阴性的PBC有关。20%的AMA阳性PBC患者中存在抗PML-Sp100核小体成分的抗体。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荧光染色模型,这类抗体在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G1期产生核斑点荧光染色,在DNA复制的S期产生密集均匀的核染色。分裂细胞不染色。意义尚不确定。这类抗体最初只在少数SLE患者中发现,后来也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和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8.着丝粒蛋白-F:静息细胞的细胞核出现细颗粒染色,核仁无染色。处于DNA合成和有丝分裂“间隙”即细胞分裂G2期的细胞荧光染色最强。靶抗原–抗CENP-F抗体产生这种荧光染色模型。产生CENP-F荧光染色模型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约一半存在恶性肿瘤。相关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以及淋巴瘤9.抗线粒体抗体AMA荧光染色模型的特征是整个细胞浆内遍布颗粒状和丝状荧光染色。靶抗原线粒体蛋白的线粒体几种产生这种荧光染色模型的抗体对PBC具有高度特异性。10.细胞浆细颗粒:Jo-1(组氨酸tRNA合成酶)和其他tRNA合成酶:抗tRNA合成酶抗体是DM或PM一种亚型的标志物,该亚型表现为间质性肺病、肌炎、非侵蚀性关节炎、雷诺现象和“技工手”。抗Jo-1(组氨酰或组氨酸tRNA合成酶)抗体是最常见的抗tRNA合成酶自身抗体,可见于20%-30%的PM患者和60%-70%的PM伴间质性肺病患者。核糖体P蛋白:可见于10%-20%的SLE患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几乎未见。Ro52:其抗体可见于SLE、SjD、SSc和PM患者信号识别颗粒:其抗体可见于约10%的炎症性肌病患者,可识别出快速进展的坏死性肌病患者亚群。11.细胞骨架荧光染色:细胞浆中的纤维网络染色。靶抗原–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细胞角蛋白、原肌球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抗体可见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或病毒性肝炎。12.高尔基体细胞核周围的细胞浆不规则染色,靶抗原:巨高尔基蛋白giantin、高尔基体蛋白245、高尔基体蛋白110抗高尔基体抗体最初在SjD患者中发现,后来在SLE、RA、结节病、特发性小脑共济失调和病毒感染患者中也检测到。第三步:关注阳性抗体何时需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是否需进一步抗体检测取决于原先所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如果IIF检测ANA阳性,报告的荧光染色模型可提供自身抗体线索。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需要进一步对特定自身抗体行固相检测。对于ANA检测阳性并可能会怀孕者,要求行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检测。存在这些自身抗体表明妊娠期发生NLS的风险增加。ANA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SLE,可能需要用固相法检测抗Ro60、抗Ro52和抗核糖体P蛋白的抗体,因为HEp-2细胞底物可能缺乏这些抗原。如果ANA初始检测采用固相法,阳性结果可确定特定自身抗体,无需进一步检测。例如,存在抗着丝粒蛋白或抗Scl70抗体则支持SSc的诊断。同样,存在抗Sm抗体则支持SLE的诊断。固相检测法中包含的自身抗原数量比HEp-2细胞底物中少。因此,如果固相法检测ANA阴性,并且高度怀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则需要用HEp-2细胞做底物的IIF法检测ANA。固相法检测ANA不如IIF敏感,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对于ANA检测阴性患者,如果没有风湿性疾病的新发症状体征,通常不需要复查ANA。儿童ANA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比成人低,而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偶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相似,有可能导致假阳性ANA检测结果。
孙普增医生:《胃病》专号2024年08月29日 385 0 0 -
羟氯喹、激素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该怎么处理?一文为你解答疑惑!
在狼疮治疗过程中,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多种治疗药物就是患者们“与狼共舞”的百宝箱,帮助患者们稳定疾病,控制狼疮。但硬币总有两面,若想收获良好的治疗获益,患者们还需学会如何有效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解放患者们的双手,已经把狼疮常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汇总好啦,快来学习一下吧~1.皮肤变薄和瘀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对影响患者皮肤的局部分解代谢功能,导致患者面部胶原变性,面部毛细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带来皮肤变薄和瘀斑等皮肤不良反应[1]。如何预防和处理?一旦停药,皮肤变薄和瘀斑这些不良反应将逐渐减轻或消失,因此患者一般无需进行特别处理干预,仅需做好必要的皮肤入场防护工作即可[2]。①避免外界刺激:晴天外出做好防晒工作(撑伞、穿防晒衣),避免紫外线直射;②选择温和的化妆品:选用质地温和的正规化妆品、护肤品和面部清洁用品,不过,尽量不使用彩妆,做好面部的保湿和防晒工作,不要过度清洁面部。2.血脂异常狼疮患者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发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抑制了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转化,最终带来了血脂异常这一不良反应。据统计,约有30%~70%的狼疮患者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也随之大大增加[1,3]。如何预防处理?①狼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定期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的异常[1];②最新《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2023年)》推荐所有无禁忌的狼疮患者均应长期接受羟氯喹治疗,能够起到降脂、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有效改善狼疮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几率[4]。饮食小tips:①三餐规律饮食:三餐遵循“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进食,坚持餐前先喝汤,再吃蔬菜,最后进食主食或肉类,每餐都不可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②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日常饮食应多采用蒸、煮、炖、凉拌的方式,少用煎、炸等方式,饮食注意荤素搭配,控制食用油的用量(每天20ml以内);③食材选择要讲究:多吃黄瓜、冬瓜、竹笋、西红柿、黑木耳等降脂蔬菜,同时要注意限制猪肝、蟹黄、猪腰、冰淇淋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5]。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最严重不良反应之一,高发于儿童、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狼疮患者,症状较为隐匿,部分患者可能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骨折[1,6]。如何预防处理?①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第一要务,建议狼疮患者治疗期间每天摄入1200~1500mg的钙元素(含饮食中的钙),每天补充800~1000IU普通维生素D,同时注意监测血钙、尿钙水平;②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或<3个月且存在家族髋部骨折史、低体重、酗酒等骨折高风险的狼疮患者应遵医嘱接受双磷酸盐类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1,6]。1.皮肤变黑羟氯喹与黑色素的亲和性很高,治疗过程中易导致黑色素在人体皮肤中的沉积,据统计,约有25%的狼疮患者接受羟氯喹治疗后皮肤逐渐变黑(集中在腿部,同时也会出现在脸部、背部及皮肤黏膜等部位)[7-8]。如何预防处理?一般停药后皮肤变黑的症状会逐渐消退,但需要警惕的是,这一表现可能预示着患者可能出现了羟氯喹的眼毒性副反应,患者们应及时到医院接受眼底检查以明确诊断[7-8]。2.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羟氯喹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副反应,发生率仅0.08%~0.5%,主要发生机制为羟氯喹在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沉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中断,光感受器退化,从而造成患者中央视野丧失伴有色觉丧失。其中,高剂量(高日剂量:>5mg/kg实际体重;高累积剂量:600~1000g)和长期使用(>5年)是羟氯喹致视网膜病变的高风险因素[4,9-10]。如何预防处理?①患者应遵医嘱控制羟氯喹的每日剂量(≤400mg/d)和累积剂量(≤1000g),短期使用较高剂量控制病情不应超过2~3个月[8-10];②羟氯喹治疗前及治疗满5年,患者们应检查自己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此后每年检查1次眼底,其中60岁以上、羟氯喹剂量>6.5mg/(kg·d)且疗程>5年、存在肝肾基础疾病、视网膜疾病及肥胖的狼疮患者应每年检查眼底,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马上停用羟氯喹[4,11]。tips:护眼小锦囊①眼珠运动法:双目直视前方,不要转动头部,缓慢将眼球按照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转一圈,重复5次;②眨眼法:头向后仰不停眨眼,促进眼部血液流通,待眼睛感到轻微疲劳时停止;③远近交替法:看远处3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再看远处,如此循环交替,可消除眼部疲劳;④热冷敷交替法:用热水浸湿一块干净毛巾,再用冰水浸湿另一块毛巾,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热敷5分钟,随后换冷毛巾敷5分钟;⑤眼疲劳速除法:两手五指并拢,手心对手心互相搓揉,直至手心发烫;双眼微闭,用发烫的手心轻扣双眼上面,约3分钟后手心离眼,再缓慢睁开双眼[12]。狼疮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大多数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用药,降低药物使用剂量后症状即可显著改善[13-18]。如何预防处理?规避胃肠道不良反应关键是要注意把握服药时间:①吗替麦考酚酯:每天分两次空腹服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②他克莫司: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提高消化道吸收效率;③环孢素:间隔12小时服用,如每天早8点和晚上8点,饭前半小时服用,以稳定机体血药浓度;④甲氨蝶呤:每周服用1次,午饭后15~30分钟服用,舒缓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⑤来氟米特:每次服药间隔24小时最佳,提高机体吸收效率;⑥硫唑嘌呤:可在饭后用药,以减少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的刺激;⑦雷公藤:对胃有刺激性,最好饭后服用[13-18]。患者们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疼、发热、肌肉酸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等尿路感染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微,一般不影响正常用药。如何预防处理?患者们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多休息、多喝水,避免着凉,同时注意维护好个人卫生,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抗生素予以对症治疗。狼疮患者抗感染小妙招:①尽可能在疾病稳定时接种疫苗,但用药期间不建议接种疫苗,如HPV疫苗,避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②用药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与防护工作,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外出佩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影响治疗进程;③适量运动,每天保持30~45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爬山、骑单车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连续睡6~8小时),不熬夜,提高机体抵抗力[4,19]。在漫长的“战狼”路途中,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为患者们清除了重重阻碍。但若想收获最优疗效,患者们也不能忘了合理规避与处理这些药物的副反应,希望用心的总结可以给各位患者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与收获~文章来源:sle互助圈文章作者:觅健科普君https://mp.weixin.qq.com/s/IuRDGt0xl_Q41fdC3F7PTA
郭强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0日 336 0 1 -
狼疮抗凝物比值1.22严重么?能备孕么?去年不明原因八周胎停过一次
李国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06日 111 0 2 -
什么是红斑狼疮?
齐淑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9日 273 0 2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不死的癌症”吗?它为什么偏爱女性
近日,系统性红斑狼疮备受关注,它是种什么类型的疾病?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一旦患上,就没法正常生活吗?京东健康特邀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程永静主任医师为大家解惑。Part1:为什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直到现在仍无法治愈,起病隐匿或急骤,发作凶险且极易复发,所以被称为“不死癌症”。一旦患上,需终身治疗,可能会很大的心理负担。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明显的特征是面部的蝶形红斑,它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如此。除了伤害皮肤,它还会引发肾脏、心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关节等全身多系统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预后效果会很差,甚至有死亡的风险。很多人谈“狼”色变,其实不用过于恐慌。系统性红斑狼疮现阶段虽然无法治愈,但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接受规范的治疗,定期复诊,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减少脏器受损,更好的生活和工作。Part2:它为什么偏爱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年龄峰值为15~40岁,女∶男比例为(7~9)∶1[1]。这可能和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异常引发内分泌异常,出现免疫异常的风险比较大。除了育龄期女性,还有2类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发人群,要特别注意。1.有红斑狼疮或者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的人;2.阳光暴晒、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的人。Part3:怎样能减少复发?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每一次病情复发都是一次重创。想要控制好病情,减少复发,最需要的是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一般来说医生首先会评估患者脏器受损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用大、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进行不同的治疗。初诊后,患者每个月至少去医院复诊一次。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3-6个月复诊一次,医生会依据随访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一个关键点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患者千万不能觉得病情缓解,就自行停药或者换药,这是极其危险的。除了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中还要注意防晒、防寒、戒烟限酒、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补充维生素D,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复发,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Part4:规范治疗,患者也能正常生活在接诊的众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程主任对一个来自东北的小姑娘印象深刻。这个患者初诊时只有20多岁,当时去海边玩,因为暴晒,脸上出现了很多红斑,还有全身肿胀、乏力等症状。来医院化验发现,她的血小板很低,尿蛋白增多,通过多种检查确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好就诊很及时,经过治疗,小姑娘的病情逐渐稳定。在后期3~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配合度很高,复诊及时,服药也严格听医嘱。现在10多年过去了,小姑娘已经成了大姑娘,病情一直控制的很好,没有耽误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程主任也十分为她开心。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够不再被病情所累,快乐、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参考文献:[1]沈南,赵毅,段利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7):775-784.
程永静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2日 201 0 1 -
冲上热搜的“红斑狼疮”,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与治疗?
红斑狼疮(LE)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为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变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皮损及非特异性皮损。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各类型红斑狼疮中最严重的一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因尚未十分明了。目前认为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病毒、药物、化学品)及神经内分泌等的作用而引发本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发热、蝶形红斑、关节痛及水肿,血中或骨髓中查到红斑狼疮细胞是主要特征。一、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发热等。皮肤症状:SLE的皮肤症状是全身症状的一部分,常在早期出现,包括面部皮疹、皮肤血管炎、黏膜损害及盘状红斑等。碟形红斑这是本病所特有的症状,皮损以鼻梁为中心在两颧部出现红斑,两侧分布如蝶状,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扁平或因局部浸润轻度隆起。严重者可见有局部水肿,甚至出现水疱,炎症消退时可出现鳞屑、色素沉着,大部分病例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盘状红斑黏膜损害常见在上唇皮肤部分及下唇唇红部位出现红斑、脱屑,境界清楚,有的伴有轻度萎缩。皮肤血管炎阳性率约50%,表现虽无特异性,但却提示有结缔组织病的存在。可表现为瘀点、丘疹、结节、网状青斑和浅表溃疡,这些损害都可能是SLE的最早表现;常见指趾尖处肿胀、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甲周毛细血管扩张,甲半月板区发红,掌、跖、肘、膝或臀部持续性红斑或紫色斑,附少许鳞屑,微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颜面或其他部位皮肤。狼疮脱发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形成在额部顶前区的头发参差不齐、短而易折断,称为狼疮发。黏膜损害见于25%患者。可发生结膜炎、巩膜外层炎以及鼻腔与女阴溃疡,当全身症状加剧时,口唇的炎症反应亦常加重,黏膜出现红斑糜烂或小的溃疡,被有黄色的分泌物,疼痛。另外,多形红斑是常见的皮肤症状:一种是光感性多形红斑,另一种是寒冷性多形红斑,发病率高,有辅助诊断价值。除一般症状与皮肤症状外,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会有如关节痛与关节炎、肾脏受累、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系统、呼吸系统在内的内脏系统表现。二、诊断要点11条中连续出现或同时出现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着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陈旧病灶处可发生萎缩性疤痕。光过敏可观察到或病史中提及光照后面部出现不寻常的红斑。口腔溃疡可观察到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周围关节的非侵蚀性关节炎,可有关节肿胀、压痛或积液。浆膜炎胸膜炎有肯定的胸痛病史,或听诊有胸膜摩擦音,或有胸腔积液的证据;心包炎有心电图异常,或有心包摩擦音,或有心包积液。肾脏病变蛋白尿>0.5g/24h,若不能定量,持续>(+++);或见细胞管型,可分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性细胞管型。精神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无诱发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精神病:无药物影响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4×109/L),或淋巴细胞减少(<1.5×109/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除外药物影响)。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滴度异常,或相当于该法的其他试验滴度异常,排除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合征”。三、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在治疗SLE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SLE诱导缓解治疗最常用且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控制SLE病情的基础用药。轻度活动的SLE患者仅当羟氯喹或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控制病情时,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来控制疾病。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采用中等剂量泼尼松[0.5mg/(k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进行治疗。重度活动的SLE患者推荐标准剂量的泼尼松[1mg/(k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病情危重的SLE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激素冲击治疗为静脉滴注甲泼尼龙500~1000mg/d,通常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30d。冲击治疗后改服泼尼松0.5~1mg/(k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通常治疗时间为4~8周,但具体疗程应视病情而定。羟氯喹:长期基础治疗用药。用于除有禁忌证的全部SLE患者。羟氯喹羟氯喹可结合黑色素阻断紫外线的吸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以及降低血脂水平等作用。SLE患者长期服用羟氯喹可降低疾病活动度、降低器官损害和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SLE患者生存率。但用药时间延长,会存在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此用药安全与最佳疗效仍需进一步考虑。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激素的累积剂量,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缓解率,并可预防疾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对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患者,或无法将激素剂量调整至相对安全剂量以下的患者,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伴有脏器受累者,建议初始治疗时即加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SLE患者中,针对B细胞的靶向治疗被证明疗效显著。贝利尤单抗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SLE的生物制剂。高疾病活动度(SLEDAI>10)、泼尼松剂量>7.5mg/d、血清学活动(低补体3/补体4、高抗ds-DNA滴度)的SLE患者对贝利尤单抗治疗反应良好,合并皮肤、骨骼肌肉受累表现的SLE患者可能获益更多。利妥昔单抗对顽固性狼疮性肾炎和血液系统受累患者,可促进病情控制,并减少激素用量,但其属于指征外用药。泰它西普国产生物制剂,可同时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两个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适用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动度、自身抗体阳性的SLE成年患者。
刘军连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1日 1031 0 2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不治之症!
1、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定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自己的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和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大脑等,症状多种多样,如关节疼痛、皮疹、疲劳、发热、口腔无痛性溃疡、鼻粘膜溃疡、脱发、雷诺现象(天冷手指变白变紫)、胸痛、头痛、下肢水肿等。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会诱发狼疮?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涉及遗传、环境因素和激素等多方面。诱发因素:可能包括感染、药物、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变化等。3.什么时候怀疑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看医生?当出现疲劳、关节疼痛、持续性发热、面部、手指皮疹、胸痛、脱发、口腔溃疡、下肢水肿等异常情况时,尤其是年轻女性,应及时就诊。4、怀疑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做哪些检查?1)抗核抗体(ANA)检测:抗核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阳性的ANA结果可能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但并不能直接确诊SLE。2)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抗双链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密切相关。其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3)抗磷脂抗体检测:抗磷脂抗体的存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抗磷脂综合症的可能性增加。抗磷脂综合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其他并发症。4)抗Sm抗体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它们通常在SLE患者中较为常见。5)补体水平检测:患者的补体水平可能降低,特别是补体C3和C4。6)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指标用于评估炎症的存在和活动程度。7)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8)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肾脏受损。 9)其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情况完善心、肺、神经系统及感染相关的评估。5、如果确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我需要注意什么?1)按时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药量。某些药物可能需要逐渐减量而非突然停止,以避免病情恶化。2)避免感染:疾病和药物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容易导致感染。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定期接种灭活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3)皮肤护理: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引起皮肤症状,如狼疮蝶形红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并采取措施保护皮肤,如使用防晒霜、穿长袖衣物等。4)心理健康: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寻求社会支持、加入患者支持群体,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5)关注生育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怀孕和生育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疾病和药物可能对胎儿和母体造成影响。在计划怀孕之前,建议与医生讨论,并在怀孕期间接受专业的监护。6)监测并了解症状变化:定期自我观察身体状况,特别是症状的变化。如有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6、系统性红斑狼疮该如何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7.听说激素很可怕?我能不吃吗?激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一种常用药物。使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病情控制:激素对于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非常有效,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和症状。在某些情况下,激素是必要的,以防止病情恶化。2)副作用: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包括骨密度下降、体重增加、高血压、免疫系统抑制等。然而,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相关。3)替代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以减少对激素的依赖性。但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病情的发展来决定。8.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如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患者能够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获得长期缓解,而另一些可能经历病情波动。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不是不能生育?不是!许多患者可以顺利生育,但需要注意的是:1)计划怀孕:在计划怀孕之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医生可能会评估你的健康状况、疾病活动水平以及当前的治疗方案,病情稳定一年才可考虑备孕!2)药物管理:某些治疗药物可能对怀孕有影响,因此在怀孕计划中需要与医生一起评估和调整药物方案。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怀孕前暂停或更换某些药物。3)密切监测:怀孕期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医疗监测。这可能包括定期检查免疫学指标、血压、肾功能等,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4)孕期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怀孕的风险可能会略微增加。一些患者可能面临早产、高血压、胎盘问题等风险。然而,通过定期监测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总体而言,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许多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蒋雨彤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14日 798 0 2 -
狼疮再次闯入公众视野,它严重吗?防止复发是关键!
儿童风湿在线2023年12月14日 117 0 5
红斑狼疮相关科普号
李丽医生的科普号
李丽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754粉丝47.2万阅读
孔维萍医生的科普号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523粉丝103万阅读
陆东庆医生的科普号
陆东庆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皮肤科
1382粉丝17.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鸣军 主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 56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 39票
强直性脊柱炎 33票
擅长:擅长对各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各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各类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骨质疏松、成人斯蒂尔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推荐热度5.0郑少玲 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红斑狼疮 29票
强直性脊柱炎 26票
白塞氏病 21票
擅长:从事临床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儿童痛风与白塞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擅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狼疮、白塞病、痛风、成人斯蒂尔病、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等常见风湿病及罕见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疗;对反复发热、口腔溃疡、顽固性皮疹的鉴别诊断有丰富经验。 -
推荐热度4.9王炎焱 主任医师北京电力医院 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 61票
抗磷脂综合征 51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 45票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胎停、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