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任何类型的病原体感染,都可能引起败血症,例如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败血症的常见表现有寒战、发热、出血点、皮疹、肝脾肿大等。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发病原因
任何类型的病原体感染,都可能引起败血症,常见的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
老年人、孕妇与儿童以及免疫系统受损人群,是发生败血症的高危人群,需要加以注意。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 败血症一般急性起病,多数病人在败血症发病前,通常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感染,因此,败血症的症状首先是原发感染处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随着致病菌进入血液,可随血液流向全身,会出现全身的中毒症状,常见寒战、高热,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倦怠、呼吸和心率增快等,少部分人会有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见休克、出血、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等并发症。
- 躯干、四肢、眼结膜、皮肤黏膜等处常出现出血点,但往往数量不多。
- 败血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迁徙性感染,累及各个器官,引起皮下脓肿、肺脓肿、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等。
并发症
- 血栓:败血症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多见于肺、肝、肾、脾、骨髓及皮下组织等。
-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败血症可能增加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脓毒症休克:大多数患者可以从轻度败血症中恢复,但是有一部分会发展成脓毒症休克,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如何预防
- 如果患有细菌、真菌、厌氧菌感染,应该及时接受治疗,以避免病菌扩散,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 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疖肿、痘痘切勿挤压。
- 疫苗接种,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
- 规律生活,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以加强免疫力。
检查
败血症主要依据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凝血功能是否异常、肝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电解质(如钠、钾等)是否不平衡、呼吸功能是否受损。
- 病原学检查:取血液、体液(如脓液、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或骨髓进行培养,以检出病原菌。
治疗方式
败血症起病急、发病快,通过血液或骨髓取样确诊后,应根据患者的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败血症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如果发展成为败血症休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系列抢救措施,以稳定呼吸和心脏功能。
注意事项
- 勤洗手,洗手是切断接触病菌传播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家属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尤其是接触新生儿(新生儿免疫力低)前,更应该注意清洁卫生。
- 勤洗衣物,对于直接接触败血症患者的衣物,要注意进行清洁、消毒。
- 保证营养供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
- 提供适宜的环境,舒适清洁的日常起居环境,适度的阳光、湿度和温度,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预后
败血症病情较为凶险,容易并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导致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败血症相关科普号
范晓明医生的科普号
范晓明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烧伤外科
161粉丝1090阅读
崔海银医生的科普号
崔海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胸外科
712粉丝281.3万阅读
史宪杰医生的科普号
史宪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肝胆胰外科
1.4万粉丝27.2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