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具体说起来,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以后者多见。根据细胞动力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分为: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减少)、破坏过多(体内各种因素或外界因素导致)、分布异常(假性减少)。具体的白细胞减少原因,我们以后逐步展开。
练诗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4日123
0
1
-
升白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术后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然而,化疗常常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由于白细胞是人体抵抗疾病的关键,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引发感染并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常常需要使用“升白针”升白针,术后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然而,化疗常常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由于白细胞是人体抵抗疾病的关键,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引发感染并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常常需要使用“升白针”来帮助顺利完成化疗,并避免由于白细胞不足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然而,许多患者对于“升白针”存在一些误解和误区关于“升白针”你知多少?“升白针”是一种注射剂,其主要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可以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产生,提高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化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但是白细胞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为了预防或缓解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升白针”的注射。这样可以帮助提高白细胞数量,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的发生。哪些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升白针注射?1. 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果预计患者在化疗期间有较高的粒细胞减少风险,则需要进行预防性用药。2. 非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如果患者在上一疗程(未预防使用升白针)后出现粒细胞减少并发症(如发热、感染等),且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可能影响疗效,那么需要进行预防性用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建议在化疗前使用升白针进行预防。这是因为升白针后释放或新生的幼稚白细胞尚未成熟,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骨髓抑制,并且恢复困难。化疗前使用升白针主要考虑短期内提高白细胞数量以确保化疗按时进行。“长效”升白针和“短效”升白针有什么区别?长效升白针是一种预防性药物,可以在化疗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使用,其效果可持续长达两周,只需要注射一次,化疗期间就不再需要复查白细胞,只需要在下一次化疗之前进行一次检查即可。然而,长效升白针属于医保乙类药物,报销条件是“限前次化疗过程中出现过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合并发热的患者”(具体报销条件可能因地区而异)。如果不符合报销条件,患者需要自费购买,大约每支1700元左右。短效升白针也称为“解救升白针”,因为其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所以需要每2-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仍然低下则继续注射升白针,直至白细胞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然而,短效升白针也有明显的缺点,主要是麻烦和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如果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又不能及时注射升白针,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相比之下,短效升白针较为廉价,一针大约80元,而且使用历史也比长效升白针更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使用短效升白针。那么什么情况下建议使用长效升白针呢?1. 观察前一个化疗疗程:如果在前一个疗程中患者白细胞水平严重下降,为了预防下一个疗程中再次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可考虑使用长效升白针。2. 患者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为了避免白细胞减少后出现感染或其他状况,建议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3. 近期进行手术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可以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4. 化疗方案强度较高的患者:如果化疗方案的强度很高,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且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也可能更大,因此建议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在使用升白针后出现白细胞过高,主要是由于升白针刺激了骨髓粒系造血。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一旦停用升白针,对骨髓的刺激作用会消失,骨髓停止大量产生白细胞。同时,已经形成的白细胞会经过几天进入老化和凋亡的过程,从而使白细胞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必要时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而言,白细胞过高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恢复正常。升白针可以和化疗药同时使用吗??由于快速分裂的骨髓细胞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具有潜在的敏感性,如果在化疗的同一天或化疗之前立即给予升白针,增殖中的造血细胞可能会受到细胞毒性药物的损伤,导致骨髓抑制的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在用药时间上需要注意G-CSF(升白针)与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使用G-CSF。一般建议的时间间隔是24-48小时。即在打完G-CSF后,要等待24-48小时后再进行化疗;而在化疗后,也需要等待24-48小时才能给予G-CSF。这样的时间间隔安排能够充分避免造血细胞在接受化疗时过于敏感,从而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以上原则来合理安排升白针和化疗的时间间隔。问使用升白针有哪些不良反应?1. 骨痛:主要出现在腰骶部,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停药后会有缓解。2. 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和食欲不振。3. 高热和皮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和皮疹,也称为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4. 脾脏破裂:有报道称使用升白针后可能出现脾脏破裂,其中一些情况是致命的,主要发生在潜在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或实体瘤患者。然而,这些报道仅为个例,但仍需提高警惕,若出现可疑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就医。5. 过敏反应:由于升白针属于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使用后应密切观察。总结我们应当科学而合理地应用升白针:一方面,反对滥用升白针,以避免增加患者的担忧和痛苦。升白针应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化疗方案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另一方面,反对声称升白针有害的观点。这些观点忽略了升白针在预防和管理白细胞减少方面的重要作用,只会让患者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升白针是一种经过临床验证和广泛应用的药物,它在适当使用的情况下是安来帮助顺利完成化疗,并避免由于白细胞不足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然而,许多患者对于“升白针”存在一些误解和误区。关于“升白针”你知多少?“升白针”是一种注射剂,其主要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可以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产生,提高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化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但是白细胞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为了预防或缓解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升白针”的注射。这样可以帮助提高白细胞数量,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的发生。哪些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升白针注射?1. 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果预计患者在化疗期间有较高的粒细胞减少风险,则需要进行预防性用药。2. 非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如果患者在上一疗程(未预防使用升白针)后出现粒细胞减少并发症(如发热、感染等),且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可能影响疗效,那么需要进行预防性用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建议在化疗前使用升白针进行预防。这是因为升白针后释放或新生的幼稚白细胞尚未成熟,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骨髓抑制,并且恢复困难。化疗前使用升白针主要考虑短期内提高白细胞数量以确保化疗按时进行。“长效”升白针和“短效”升白针有什么区别?长效升白针是一种预防性药物,可以在化疗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使用,其效果可持续长达两周,只需要注射一次,化疗期间就不再需要复查白细胞,只需要在下一次化疗之前进行一次检查即可。然而,长效升白针属于医保乙类药物,报销条件是“限前次化疗过程中出现过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合并发热的患者”(具体报销条件可能因地区而异)。如果不符合报销条件,患者需要自费购买,大约每支1700元左右。短效升白针也称为“解救升白针”,因为其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所以需要每2-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仍然低下则继续注射升白针,直至白细胞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然而,短效升白针也有明显的缺点,主要是麻烦和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如果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又不能及时注射升白针,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相比之下,短效升白针较为廉价,一针大约80元,而且使用历史也比长效升白针更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使用短效升白针。那么什么情况下建议使用长效升白针呢?1. 观察前一个化疗疗程:如果在前一个疗程中患者白细胞水平严重下降,为了预防下一个疗程中再次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可考虑使用长效升白针。2. 患者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为了避免白细胞减少后出现感染或其他状况,建议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3. 近期进行手术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可以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4. 化疗方案强度较高的患者:如果化疗方案的强度很高,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且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也可能更大,因此建议这类患者使用长效升白针。用了升白针后白细胞过高要紧吗?在使用升白针后出现白细胞过高,主要是由于升白针刺激了骨髓粒系造血。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一旦停用升白针,对骨髓的刺激作用会消失,骨髓停止大量产生白细胞。同时,已经形成的白细胞会经过几天进入老化和凋亡的过程,从而使白细胞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必要时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而言,白细胞过高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恢复正常。升白针可以和化疗药同时使用吗??由于快速分裂的骨髓细胞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具有潜在的敏感性,如果在化疗的同一天或化疗之前立即给予升白针,增殖中的造血细胞可能会受到细胞毒性药物的损伤,导致骨髓抑制的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在用药时间上需要注意G-CSF(升白针)与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使用G-CSF。一般建议的时间间隔是24-48小时。即在打完G-CSF后,要等待24-48小时后再进行化疗;而在化疗后,也需要等待24-48小时才能给予G-CSF。这样的时间间隔安排能够充分避免造血细胞在接受化疗时过于敏感,从而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以上原则来合理安排升白针和化疗的时间间隔。使用升白针有哪些不良反应?1. 骨痛:主要出现在腰骶部,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停药后会有缓解。2. 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和食欲不振。3. 高热和皮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和皮疹,也称为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4. 脾脏破裂:有报道称使用升白针后可能出现脾脏破裂,其中一些情况是致命的,主要发生在潜在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或实体瘤患者。然而,这些报道仅为个例,但仍需提高警惕,若出现可疑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就医。5. 过敏反应:由于升白针属于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使用后应密切观察。总结我们应当科学而合理地应用升白针:一方面,反对滥用升白针,以避免增加患者的担忧和痛苦。升白针应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化疗方案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另一方面,反对声称升白针有害的观点。这些观点忽略了升白针在预防和管理白细胞减少方面的重要作用,只会让患者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升白针是一种经过临床验证和广泛应用的药物,它在适当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判断并合理应用升白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白细胞减少带来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张顺礼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9日369
0
1
-
白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如何确定?
白细胞减少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种: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低于正常,大于1.5x109/L(大于一千五百)粒细胞减少:较白细胞减少严重了一些,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x109/L(小于一千五百)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更为严重,中性粒细胞绝对绝对值小于0.5x109/L(小于五百)重度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更为严重,中性粒细胞绝对绝对值小于0.1x109/L(小于一百)
练诗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8日361
0
1
-
白细胞偏低吃什么药可以升白细胞
李达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0月09日86
0
0
-
夏主任好!白细胞不低于2,中性粒细胞不低于1,就不必要吃升白药吗?谢谢老师!
夏雯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17日50
0
0
-
先天性中粒细胞减少症该怎么调理,如何治疗?
李达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08日33
0
0
-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怎么办?
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是药物作用以及造血组织器官抑制的原因。白细胞低的治疗主要从药物方面改善,我们会通过“升白针”的注射,帮助患者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减少因白细胞减少而继发感染的风险等。升白针分为长效升白针和短效升白针,常用的长效升白针有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升白针有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针”,顾名思义就是打了之后可以提升白细胞的针剂。主要有效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产生白细胞,以达到“升白”的目的。1.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升白针”)起到帮助患者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减少因白细胞减少而继发感染的风险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疾病。2.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升白针”)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注意饮食配合,注意均衡营养,做好忌口,主要是忌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提高免疫力。使用升白针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发热、疼痛等,不能吃任何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加重或掩盖不良反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保持情绪稳定,少压力少思虑,避免熬夜。一周内避免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王爱丽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19日179
1
3
-
吃达尔西利14天后,白细胞低停药升白后,再继续吃是不是重新再吃21天停药7天
夏雯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7日165
0
0
-
新冠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吃药能升上去,不吃就降下来,这个需要怎么办?
亿迎新生患者关爱中心2023年02月15日82
0
0
-
新冠后查体,发现白细胞减少怎么办
孙思庆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8日43
0
0
相关科普号

徐燕医生的科普号
徐燕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
996粉丝2994阅读

陈姣医生的科普号
陈姣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569粉丝2.6万阅读

温鑫鑫医生的科普号
温鑫鑫 主治医师
西京医院
甲乳血管外科
739粉丝9.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赖悦云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再生障碍性贫血 23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票
骨髓增生性疾病 11票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各类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9张敏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血液科
骨髓增生性疾病 33票
白血病 28票
贫血 20票
擅长:各种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4.5孔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3票
血液病 27票
贫血 22票
擅长:贫血、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骨髓增殖性肿瘤以及白血病化疗、移植后造血重建不良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