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脊柱康复袁望舒
副主任康复师
5.0
康复科张宇航
主管康复师
4.3
康复科刘颖
主任医师 教授
3.8
康复科杨语盈
康复师
3.7
康复科朱远春
康复师
3.7
康复科华桂茹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康复科刘淑芬
主治医师 讲师
3.5
康复科王燕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康复科丛卉
主治医师
3.5
周班
主治医师
3.4
康复科赵肖奕
主治医师
3.4
康复科张路
主治医师
3.4
康复科罗岚
医师
3.4
康复科张光宇
主管康复师
3.4
康复科舒璇
技师
3.4
康复科石润林
技师
3.4
康复科史明楠
技师
3.4
康复科班阳
主管康复师
3.4
康复科陈昂
主管康复师
3.4
陈铮威
康复师
3.4
康复科金光
主管康复师
3.4
康复科李冬梅
主管康复师
3.4
康复科李佳蔚
康复师
3.4
康复科李清
副主任康复师
3.4
康复科于博
康复师
3.4
康复科郑艺
康复师
3.4
康复科王巧玲
康复师
3.4
康复科余玥琪
3.4
康复科储晓天
医师
3.4
宋健
主管康复师
2.9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患儿确诊后需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延缓疾病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日常康复训练是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家长充分重视。随着DMD患儿的病程进展,许多关节会因为肌肉力量下降、运动减少造成活动度受限。家庭训练中的常规牵伸动作,可以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纠正已出现的关节异常,预防未发生的肌腱挛缩。长期的坚持加上明确的康复目的性,是家庭牵伸训练的关键,本文旨在引导家属帮助患儿进行被动牵伸手法,掌握主动牵伸训练知识。需要说明的是,患儿具体表现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请尽量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评估和训练。下面介绍一下,DMD患儿容易产生挛缩的几个关节的康复训练动作。1针对膝、髋关节的伸膝屈髋动作1.1症状出现时期: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表现为直腿抬高时幅度较小、腘窝受牵拉感较强烈。1.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一手托住患儿同侧足踝,从床面抬起,一手轻置于膝关节上,不要用力下压膝关节。当抬起至极限位置时,保持此位置并进行有弹性的小幅牵伸动作。动作持续5秒左右,放回原位后再次抬起,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伸膝状态下的屈髋动作经训练后均可达到90度。患儿感受:应以患儿感觉腘窝(膝盖后方)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不应产生难以接受的疼痛。注意事项:训练者的牵伸动作可持续用力,但速度不要过快,以日常动作速度为宜。运动全程应保持膝关节伸直,曲膝时的屈髋动作并不能牵伸到本动作的目标肌群。1.3主动静力牵伸(主动训练时,患儿的配合度可能不高,训练次数和时长均可有浮动,以下主动训练皆如是。)体位:患儿在床上采取坐位,双腿自然伸直,上半身直立,不能直立时,后背可由他人辅助支撑。训练动作:患儿身体前倾,双手尽量向前接触脚面,膝关节伸直,双腿可略分开,但髋关节角度不宜过大(不要>45度)。躯干前倾至极限位置时,保持此位置并进行有弹性的小幅牵伸动作,动作持续30秒左右,回到躯干初始位置后再重复动作,视患儿情况酌情加减量。正常角度:伸膝状态下的屈髋动作经训练后均可达到90度。患儿感受:应以患儿感觉腘窝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不应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注意事项:运动全程应保持膝关节伸直。如果躯干起始位置不能独立坐直,背后辅助牵伸的人应给予适当的压力,切忌动作过大过快。2针对膝关节的膝伸展动作2.1出现时期:一般在接近不能行走时期(可行走晚期至不能行走早期出现,表现为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腘窝肌腱短缩紧绷。2.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膝关节挛缩受限会使伸直位时髋关节外旋,开始牵伸时应由训练者将膝关节摆正。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将膝关节摆正后一手置于膝关节上,有弹性的小幅下压膝关节,另一手置于腘窝处防止下压幅度过大。动作持续5秒左右,放松施力手,待膝关节回归原位后再重复动作,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膝关节完全伸直。患儿感受:应以患儿感觉腘窝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不应产生难以接受的疼痛。注意事项:训练者的牵伸动作可持续用力,但应控制幅度,切忌不顾患儿感受直接将身体重心全部压在膝关节上。2.3主动静力牵伸体位:患儿采取坐位,双腿自然伸直。膝关节挛缩受限会使伸直位时髋关节外旋,开始牵伸时应由患儿主动将膝关节摆正。训练动作:将适量重物(如沙袋)置于膝关节上,在主动伸膝的同时,用双手下压膝关节,有弹性的小幅震动。静力动作不需要频繁移动,单次动作可维持20分钟以上,视患儿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膝关节完全伸直。患儿感受:应以患儿感觉腘窝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不应产生难以接受的疼痛。注意事项:重物的重量应适中,同时保持膝关节不要向外侧偏。3针对踝关节的踝背伸动作3.1出现时期: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表现为行走时足跟抬起,用前脚掌着地。3.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用手掌握住同侧足跟,同时前臂顶住前脚掌,向患儿身体方向进行牵拉。牵伸动作持续5秒左右,缓慢放松施力手,待踝关节放松后再重复动作,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踝关节背伸1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跟腱和小腿肚肌肉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注意事项:牵伸动作的着力点主要在前臂顶住的前脚掌上,不要同时也顶住足跟。牵伸时不要将足踝悬空。3.3主动静力牵伸体位:患儿采取站立位,手可扶持他物保持身体平衡。训练动作:慢慢将其中一条腿向后伸展,前脚掌着地。然后前腿膝盖弯曲,后脚足跟尽量接触地面,同时保持膝关节绷直。牵伸静力动作不需要频繁移动,单次动作可维持10分钟以上,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踝关节背伸1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跟腱和小腿肚肌肉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注意事项:后伸足不宜过远或过近,距离前足约1~2个脚长即可。4针对髋、膝关节的伸髋曲膝动作4.1出现时期:可行走晚期出现,表现为髋关节后伸不够,膝关节屈曲幅度减小。4.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俯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用手掌控制同侧髋关节不要上抬或移动。另一手握同侧足踝,做膝关节屈曲动作,在牵伸至极限位置后,在原位小幅度有弹性的振动,缓慢接近患者臀部的方向。牵伸动作持续5秒左右,回归起始位后再重复动作,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膝关节屈曲135度。视觉上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儿足跟均可接触至臀部。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大腿根部或髌骨上肌肉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切忌使患儿感觉疼痛难忍。注意事项:初始时牵伸动作幅度和压力都不要过大,曲膝位置保持压力静止会使膝关节不适,弹性的牵伸手法效果更好。4.3主动静力牵伸此动作患儿不方便独立完成。5针对髋关节的伸髋动作5.1出现时期:常在可行走晚期出现,表现为髋关节后伸不够,甚至在放松位时髋关节就处于屈曲状态。5.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俯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另一手托住同侧膝盖,垂直于床面向上做髋关节后伸动作,幅度以略超过对侧膝盖高度为宜。牵伸动作持续5秒左右,回归起始位后再重复动作,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髋关节后伸1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大腿肌肉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切忌使患儿感觉疼痛难忍。注意事项:牵伸动作不要幅度过大,看似远高于15度的幅度实际是骨盆倾斜代偿后产生的视觉效果,对牵伸动作并无太大意义。运动速度要略慢于日常动作速度,使肌肉充分牵伸。5.3主动静力牵伸体位:患儿采取站立位。训练动作:牵伸腿后伸,在膝关节前部设置拦挡物防止后腿前移。患儿重心移至前腿,尽量挺胸挺髋,加大前后腿间的距离。静力动作不需要频繁移动,单次动作可维持1分钟左右,牵伸动作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髋关节后伸1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大腿肌肉受牵明显但仍可接受为宜,切忌使患儿感觉疼痛难忍。注意事项:患儿肢体力量弱,双腿前后站立移动中心时应注意安全,可用手扶持他物保持身体平衡,或由家长辅助。6针对髋关节的髋内收动作6.1出现时期:常在可行走晚期出现,表现为髋关节不能内收,在放松或行走时髋关节处于明显外展位。6.2被动牵伸动作:体位:患儿采取俯卧位,双腿自然伸直。训练动作:训练者在患儿一侧,另一手托住同侧膝盖,垂直于床面向上做髋关节后伸动作,而后做髋关节内收动作。牵伸动作持续5秒左右,回归起始位后再重复动作,如此进行10~20次,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髋关节内收2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大腿外侧肌肉受牵充分但仍可接受为宜。注意事项:内收动作应在髋关节充分后伸之后再做,如果从床面直接斜向内收,将会改变牵伸肌肉的位置,达不到预期效果。6.3主动静力牵伸体位:患儿采取站立位。训练动作:受牵腿的足踝处用绑带牵拉向对侧,站立腿向受牵腿的外侧交叉迈一步,使站立腿在前受牵腿在后,两腿交叉站立。重心充分移向站立腿,由绑带牵拉受牵腿。静力动作不需要频繁移动,单次动作可维持1分钟左右,牵伸动作视受限情况酌情加减量。双侧交替训练。正常角度:髋关节内收25度。患儿感受:以患儿感觉大腿外侧肌肉受牵充分但仍可接受为宜。注意事项:患儿肢体力量弱,双腿前后站立移动中心时应注意安全,可用手扶持他物保持身体平衡,或由家长辅助。
青少年脊柱健康现状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沉重的学业压力和过度的电子产品的使用,导致青少年脊柱健康受损。小小年纪就腰疼脖子疼,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驼背等现象比比皆是。其中,代表性疾病特发性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近视和肥胖之后,青少年第三大高发疾病。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调数据,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特发性脊柱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虽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不明,但由于遗传因素、个人体质不同、久坐的不良姿势等可能会增加侧弯进展。侧弯的危害巨大,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产生疼痛、影响心肺发育,严重的还需要手术治疗,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居家康复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帮助孩子保持脊柱健康,如何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何时就医?如何居家康复呢?您先别着急,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为您来支招!本团队包括康复医学科、骨科、临床营养科和心理医学科。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率先建立了国内首个脊柱侧凸PUMCH评估与保守治疗体系,致力于脊柱健康科普。图书简介本书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多年来在治疗青少儿脊柱疾病方面积累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并以丰富直观的音频、视频方式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可以居家进行观察、测量和矫正训练。本书包含24个视频,10个音频,约520分钟,全方位解答患者及家属关心的脊柱健康的问题,同时涵盖了驼背、脊柱侧弯、颈痛、腰痛、扁平足、长短腿、X型腿、O型腿和不良姿势等。助力脊柱健康,守护中国脊梁。⬇视频课程简介如下主编简介新书试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书热点的一部分使用场景,快快了解一下!⬇芊芊发现了驼背⬇妞妞发现了高低肩和脊柱侧弯⬇胖虎长时间玩手机后脖子疼⬇小姗发现了长短腿和扁平足⬇和和美美的O型腿和X型腿⬇琪琪发现了翼状肩温暖寄语看了这些场景,您是否似曾相识?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听课,了解脊柱健康知识!该书主编袁望舒温暖寄语:“希望通过与家长朋友们分享脊柱健康管理的知识,为祖国的花朵们打造一个挺拔的脊梁!”购买方式您可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购买,也可在淘宝或京东网站上直接搜索《少儿脊柱健康课》购买。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耐力,增加热量消化,有利于控制体重,有氧运动锻炼时要掌握好五要素,才能最好发挥有益作用,而避免风险发生。一、运动形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这些都属于有氧运动,都可以选择。其中快走和慢跑是对技术要求最低,也是最方便、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更容易控制运动强度。二、运动强度:这个是运动的核心要素,运动强度过低起不到锻炼的作用,而运动强度过高,又可能给身体带来风险,因此我要花大篇幅来讲解这个要素。运动强度的控制有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以运动时的心率为指标,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概念了,就是“最大心率”,也叫“极限心率”,就是一个人能够耐受的最大心率,换句话说,过了这个最大心率,那就要出危险了。有个公式,可以推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我今年33岁,那么我的最大心率就是220-33=187一般,对于一个年轻(一般指4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如果他之前有运动习惯,那么他运动时的心率,可以为最大心率的70%-85%。如果没有运动习惯,那么运动心率就应该控制为最大心率的60%-75%。还以我为例,我是一个年轻、健康人,假如我有运动习惯,那么我运动时的心率应该在187(70%-85%)=131-159。假如我没有运动习惯,那么我运动时的心率应该在在187(60%-75%)=112-140。而对于45岁以上的人,之前有运动习惯的话,可以把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到75%。而45岁以上,之前没有运动习惯的人,运动时的心率应该控制的更低,一般为55-65%,或者要进行运动试验来判定运动强度。上面我说的这些,是针对健康人的,如果存在某种疾病的话,应该到医院由专业的人进行运动试验之后,再来设计运动强度。主观方面: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控制运动强度。上面讲的客观的方面,根据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就需要运动时监测心率,而主观方面是凭自己的感觉,要更方便一些。简单的说,我们运动时的感觉“有一点点累”并“微微出汗”这个强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合适。但这个说起来有点微妙,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还有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点的标准。那就是:你在运动时能比较顺畅的说3-5个字的句子,如“我很好”,“我跑的快”。如果你要在运动时还能唱歌、吹口哨,那就说明你的运动强度太低了。而如果你已经不能顺畅的说一句话,只能说“有...点...累...了...”,那就说明你的运动强度太高了。三、运动持续时间:这里说的运动持续时间指的是一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0到60分钟。四、运动频率:一般为3到5次每周,有研究证明,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健康状态,成人大约每周需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训练,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训练,因此,一周3到5次的频率是比较合适的。五、注意事项:运动前一定要有热身,运动后一定要有放松,一般两者都是5到10分钟左右,热身和放松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身体从一种状态顺利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来避免运动时的损伤。记住有氧运动的五个要素,开启你的健康之路吧!
总访问量 1,227,117次
在线服务患者 5,735位
科普文章 72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